吃东西常「自咬」?6招加快伤口愈合
为什么吃东西常会咬到舌头或口腔内部?甚至一天多次,造成口腔发炎肿胀,痛苦不堪。是神经传导有问题?还是什么原因?
我们试着一步步解读你的症状,首先你必须自我厘清这些口腔内的伤口(或称溃疡)都是因为咬到才产生,而非自行或不明原因所产生,也不是许久之前就咬到但一直未能痊愈的,因为不同的疾病史代表的临床意义绝对不同。
如果你反思之后确实是如此,那么就可以缩小范围来看你的问题;简单来说,超过一半的人终其一生都有被牙齿咬到口腔黏膜的经验,可能是在舌头,两侧颊部或是上下唇,但大多数都是无意间造成,另外就是体态的改变或是牙齿咬合(牙套、假牙、植牙等)的问题,极少数是因为内分泌或中枢的问题所造成,除非频率非常高或持续多年甚至愈来愈严重,否则一般不需要非常紧张。
这里所谓的频率高,并不是一天发生好几次,或是这一两天频繁的发生就称为高频率,因为口腔黏膜一旦被咬伤,会因此造成局部肿胀,这时候就会因此更容易不小心地再咬到,反复且恶性循环,这时就会有错觉为什么最近「经常」咬到,其实源头就在于先前的伤口根本没有好。
为了减少这种错觉,就必须加快伤口愈合,建议:
1. 绝对禁止烟、酒、槟榔
且要更积极地保持口腔清洁,可以考虑经常用温且干净的生理食盐水来漱口。
意牙膏成分中是否含有「烷基硫酸盐」的成分,因为这往往会恶化你的状况。
3. 保持情绪放松,足够的休息及睡眠
5. 适度的补充微量元素
必要时可以使用局部药物缓解症状及加速愈合(但此项建议必须遵从医师处方)。
6. 细嚼慢咽,避免大口进食
当然,如果被咬伤的地方经常在改变,或是口腔黏膜本来就有状况,我会建议提前就医专科医师,而如果一开始就已经知道牙齿咬合出问题,寻求牙医师帮忙也是必要的。
※编按:此文为2014年发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调整、变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
延伸阅读:
「晚上不能吃B群?」揭开你对B群的4大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