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糖饮食风行害了台湾米销量 农粮署年花8500万预算推吃饭

台湾目前一年一人食米量平均45公斤。(示意图/CFP)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近年低糖饮食风行,根据农粮署统计资料显示,民国70年每人每年平均食米量有90公斤,但去年仅剩45.61公斤,影响台湾米销量。为推广国人多吃饭,农粮署一年来举办超过3百场各种大小活动,预算超过8千万,就是希望提振国内食米风气

农粮署指出,全台种植稻米面积目前约27万公顷,一期作17万,二期10万,每年稻米产量约140至150万吨,食用量约120万吨,约2、30多万吨拿去做加工品等。农粮署提供近5年每人每年平均食米量,107年45.61、106年45.43、105年44.48、104年45.67、103年45.70。近2年虽有小幅度上涨,但较多年前仍相差甚远。

▲全台种植稻米面积目前约27万公顷,生产年超过20万吨,已有供过于求现象。(图/记者许展溢摄)

农粮署副署长庄老达表示,台湾一年食米量平均一人45公斤,相较20年前一人90公斤差很多,主要是生活型态改变、食物多样化,大家选择性多,外食人口增加,不像以前乡下劳动力高,大多吃米。

为推广全民多吃台湾米,农粮署一年下来举办各大小展销、比赛等活动,几乎一个月就有一场。农粮署指出,今年米食推广经费粗估约8500万,活动超过311场,包括炒饭和精馔米奖等比赛,还有米食教育等多项,也和连锁通路合作推出多元化食品。农粮署强调,这些计划都是透过不同方式,盼让米食销量不要下降。

▲为了推广台湾米,农粮署一年举办超过300场各式大小活动。(图/记者许展溢摄)

庄老达说,米食推广是要鼓励国人多吃米,加上很多消费者觉得台湾米很好,但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不是台湾米,因此提供全台 4千多家业者,如台铁、连锁速食店便利商店等申办「台湾标章」,让消费者识别并选择优质米食。庄老达表示,也陆续开发米的泡芙、乖乖、葱油饼铜锣烧、米馒头面条等多样化食品,不管中、西式产品都有在努力。

▲庄老达说,其实吃好的米是很好的选择,没麸质,不会引起过敏。(示意图/达志/示意图)

另外,今年国内稻米供过于求,国内水稻近年更超产20万吨,农粮署表示,为让稻农收益有保障,都有辅导措施,如有效调节市场供需活化公粮运用规划湿谷调运和推动水稻田耕作制度转型政策。庄老达说,多出来的稻米也都会外销、做成饲料多用途,并强调以健康层面来看,其实吃好的米是很好的选择,没麸质,不会引起过敏,吸油性低,更健康,希望国人能多选择台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