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结石」恐致肾脏炎、败血症 长期尿液混浊起泡别轻忽!
50岁叶女士过去半年尿液经常混浊、起泡,医师研判为尿路感染,检查发现左肾有4x4公分的鹿角状结石,因为X光下密度较淡,医师推测质地比较松软,向健保署专案申请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术前先置入双J导管,避免碎石造成肾脏积水及感染,在经过3次疗程后,节食完全排除,症状也随之痊愈。
书田诊所泌尿科主任医师洪峻泽表示,尿路结石约80%是草酸钙与磷酸钙导致的含钙结石,约5-10%是尿酸结石,多因体质或新陈代谢异常造成。结石长得慢,体积也较小。鹿角状结石又称感染性结石,占尿路结石的5-10%,多是因长期尿路感染造成。
此次案例的尿液细菌培养找到变型杆菌(Proteus mirabilis),是鹿角状结石最常见的致病菌,会制造尿酸酶 (urease),将尿酸分解成氨,形成碱性尿液,使结石长得又大又快,其质地可能较松软,但若拖很久未处理就可能变得坚硬。推测此鹿角状结石的成份应是磷酸铵镁。
洪峻泽说,鹿角状结石的正规治疗方式有三:一是传统切开肾脏取石术;二是经皮肾脏镜取石手术(PCNL);三是软式输尿管镜搭配雷射碎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不是鹿角状结石的治疗首选,健保规定0.5-2.5公分的肾结石才可使用。
最后,洪峻泽提醒,鹿角状结石会引起持续尿路感染,糖尿病或免疫力不佳者常造成肾脏炎及败血症,也会影响肾功能,不可轻忽。治疗方式依个案病况评估有所不同,各种方式都可能会有余石,需长期抗战,可与医师仔细讨论后选择适当的疗法。在治疗结石同时还须治疗尿路感染,并定期追踪,一旦发现结石复发应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