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意面大不同 师出同宗皆美味

南投意面一碗份量不大,面条较细且肉燥偏瘦,通常会佐以葱花空心菜。(图片来源/AfersonTalk)

盐水意面面体较粗,肉燥肥瘦各半,较南投意面干爽。(图片来源/盐水区公所

锅烧意面跟鳝鱼意面用的意面,因油炸感觉类似泡面,但因较能吸附汤汁,往往作为汤类或勾芡类的料理使用。(图片来源/药师吉米)

地理因素来论台湾属米食文化圈,这里的人本不吃面的,而现在之所以台湾的面食如此蓬勃,主要原因是1949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同时也带来大江南北的面食文化。当时政府为了促进稻米外销,增加外汇收入美援面粉亦取代稻米成为粮政,经由各方推广之下,台湾人吃面开始普及,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现在台湾人吃面种类特多,传统上有所谓的四大天王:油面面线阳春面与意面,这四款面条口感味道各异,连烹饪方式也大相径庭。其中的意面,更是因为地方文化的杂揉与饮食习惯变迁,形成有趣的差异,同样都为意面,南北却不相同。

意面的起源大抵源于福州,最早可追究至明时期,相传当时郑成功福州籍的伙头兵在台南盐水所制。因此盐水也成为意面的故乡。意面的名称由来也众说纷纭,有一派说法是制面的时候常常发出「噫!噫!」的使力声,所以称之意面。也有人说,意面是台语幼面」(细面)的谐音。最为浪漫的说法是,因意面加了鸡蛋,面条黄澄澄的如玉如意,取其吉祥寓意,就称意面了。

台湾最知名的意面除了盐水外,另一个名闻遐迩的是南投。这两地的意面除了面体粗细外差异并不大。都是于制面过程中,加入大量鸡蛋代替部份水分,面条因此变得既富弹性又柔韧,本身还带有浓郁的鸡蛋香,越咀嚼越香甜。而意面吃法也简单,面条烫熟后淋上油亮晶莹的肉燥,讲究点的烫点豆芽韭菜,要不洒些葱花,咸香甘甜,令人口水直流。

由于意面由大量的鸡蛋制成,过去储放不易,经过一日曝晒往往品质腐败。早年府城人为了保存意面美味,将意面用大火油炸去除水分,加上蛋白高温膨发,变成轻盈容易吸附汤汁。油炸意面开始引领另一股潮流,现今台南的锅烧意面、鳝鱼意面等,皆采用这种油炸鸡蛋面,除了保留意面芳香,还吸饱了汤汁精华香醇滑溜。

直到今天,意面又有不同吃法,如南投市举办的意面文化节,就曾把意面做成凉面。但唯一不变的,是意面作为缓解乡愁媒介,是混杂肉燥与面香,濡染出一幕幕绚烂且令人心醉的隽永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