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搞的蕈状肉芽肿 到底是感染还是瘤?

▲成大医院病理巫政霖医师强调,蕈状肉芽肿虽需要长期治疗和追踪,但细胞如没有过度变异或转移侵犯其他器官,目前普遍认为预后良好,无须过度担心。(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成大医院病理部巫政霖医师指出,一名26岁的男子曾在其他医疗院所求诊时,被告知疑似湿疹或过敏反应,使用外用药膏治疗,但病灶并未消失,转到成大医院求诊,患者主诉身体上有数个长年不愈、颜色偏深的斑块,没有明显的痒、痛症状,经皮肤科医师安排皮肤切片,发现有型态不正常的中小型T淋巴细胞浸润在上皮真皮层上部,最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是「蕈状肉芽肿」,持续接受治疗及长期追踪。

▲蕈状肉芽肿是常见的皮肤淋巴瘤。(图/记者林悦翻摄)

巫政霖医师表示,蕈状肉芽肿是最常见的原发皮肤淋巴瘤,依据成医资料库统计,分析1999年至2014年9月止约15年之资料,有208个切片确诊病例,占所有皮肤淋巴瘤的60。3%。依据文献,多数病患为成年或年长者,但儿童青少年患者亦不少见,病患之男女比约为2比1。蕈状肉芽肿之病灶好发于身体躯干肢体近端等非阳光曝晒区域,依据疾病进程分为斑块、肿块肿瘤三个时期。在肿瘤时期的病灶可合并溃疡,而病患身上可能同时有不同外观的病灶。已侵犯脏器之末期患者,若有多数肿瘤细胞浸润于血液淋巴结产生红皮症状,加上特殊的细胞标记试验阳性,则称为「T细胞淋巴瘤红皮症候群」。

▲蕈状肉芽肿鉴别诊断困难。(图/记者林悦翻摄)

巫政霖指出,蕈状肉芽肿,需要和多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作鉴别诊断,包括异位性皮肤炎、慢性湿疹、脂漏性皮肤炎、广泛性白斑干癣等。若是长年用药治疗却仍不愈的类皮肤炎病灶,且患者本身没有上述疾病的家族史,更须提高警觉,必要时进行皮肤病灶切片,由病理医师根据形态学、细胞标记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查的结果作最终诊断。

巫政霖说,根据经验,早期的蕈状肉芽肿,在临床上或显微镜下都不容易正确诊断,且往往因患者之前已在其他医疗院所接受过外用药物照光治疗,更增诊断困难度,部分患者可能须重复接受切片,或配合医师诊疗计划,保留少数病灶不涂抹药物以供检查才能确诊。

蕈状肉芽肿的治疗,主要配合疾病分期。巫政霖医师说,当病灶呈现肿块或肿瘤型态,以是否侵犯内脏、血液淋巴或其他器官为进入末期之分界,末期病患以系统性化学治疗为主,但仍可能因相关并发症或感染性败血症合并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