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两岸ECFA: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牢骚太盛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拿这两句话,来检视当前两岸洽签ECFA的态势,竟有相当高的对照与参考价值。因为,现在两岸双方在政策大原则上,虽都已决定推动签署ECFA,但其落实过程,却频受「短期事件」与「眼前利益纠葛」所牵制,以致发生了迟滞不前的现象。针对这种「短期利益压制长期利益」的情况,我们要呼吁相关各方,应放开心胸,多看长远。

ECFA洽签一事,早自今年年初即开始推动。上半年算酝酿期,台湾方面本可迅速完成草稿,然因内部各党派对此意见对立,加以各行业本位主义太过凸显等因素,整体难以形成共识,以致当局踏不出理直气壮的第一步。而当时大陆方面则相对采被动态度,只看台湾方面「究竟要端出什么菜」,而未对ECFA内容提出足够的具体内容。这种对台湾「摸底」的做法,也是ECFA洽签进度迟延原因之一。

进入下半年,台湾发生「八八水灾」,造成ECFA事项拖延,这还情有可原。然而,接连发生的反对党邀访达赖喇嘛、热比娅事件,竟也造成ECFA洽签事无端再拖延两个月。该等邀访,本属台湾内部的政治斗争事件,且执政党是被斗的一方,无奈大陆当局有不少人采「政经综合考量」,以达赖喇嘛、热比娅事件为由,打压ECFA,又造成了ECFA洽签事的拖延。

在ECFA事走走停停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大陆主管对台事务的国台办,是比较积极于打开僵局。如国台办主任王毅,十月末在成都一场两岸研讨会中正式表明,大陆对两岸洽签ECFA之事已经准备好了,希望双方尽早启动商谈。他并强调,大陆这方面愿意充分考虑台湾的合理诉求。王毅这次的说法,被各方视为两岸关系雨过天青」的象征。

可是,大陆其他特定部门的相关官员,态度却有所差异。其最近接连发表言论直指台湾管制陆商品进口之不是。这种讲法,客观上已构成ECFA洽签事之变数。该部门另有官员,于日前临时取消一次两岸的ECFA非正式磋商,原因不明。此事也让外界添了疑虑。

经过一番波折,虽然该举行的非正式磋商,延后几天仍然举行了,同时,两岸两会对第四次江陈会的程序性商谈,也确认该次江陈会将对ECFA进行「对话」。但是,人们从两岸交手过程中可以看得出来,大陆对于两岸洽签ECFA之事,内部各方面意见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的相当看重眼前的「两岸利益分配」,不愿看到ECFA的好处向台湾过度倾斜。由于有这个因素存在,预料未来两岸洽签ECFA之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波折。

事实上,大陆目前已是全球「坐三望二」的经济大国,对台湾大可表现「以大事小」的仁者风范。对于台湾在两岸经贸上「多占」的利益,自可宽而容之,不去计较,转而从长期着眼,全力追求将来两岸互补互利,共同振兴中华的大格局。另外,对于台湾内部的一些政治风波,大陆方面也应充分理解,台湾政治体制及政治生态,与大陆完全不同;只要那些风波无碍两岸「和平发展」,大陆方面亦大可予以宽容,更不必将此与洽签ECFA之事「挂钩处理」。

相对的,台湾方面也应该发挥「以小事大」的智慧。经济上,要充分体认,当前台湾确实需要大陆市场来支撑,签署ECFA即是为了加强与大陆市场的联结。但这不表示台湾经济要仰给于大陆。因为,两岸经济合作若能稳健进行,则从长期来看,台湾经济可望通过大陆市场,进一步布局全球,并在世界市场上,构建出与大陆「双赢」的结局。因此,台湾很有希望从ECFA之中,获取长远的大利益,但在签署之初,总要相对付出一定的代价,开放一些行业、市场,让陆商来分享。若太过计较短期成本,而忽略长期利益,可能得不偿失。至于政治方面,台湾只要守住立场、原则就好,不必去制造无谓的事件,也不必放话去「测试中共底线」。这种短期行为,只会损伤两岸长期的共同利益

ECFA的洽签,其实只是两岸推动「和平发展」的起步,往后双方还有更多涉及彼此权益的议题需要商谈。我们希望两岸主政当局都能敞开胸襟、放大格局,秉持耐性,化解歧见,共创历史新局。特别是大陆方面明显具有优势,更应「风物长宜放眼量」,正视现实情势,理解台湾民意趋向,给予更多尊重和包容,如此才能获得台湾民众认同,为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