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用法治精神为正义转型
▲促转会副主委张天钦被控沦为选战打手而辞职下台,转型正义应以法治精神来制衡。(图/记者赖于榛摄)
日前促转会张天钦副主委说:「我们本来是南厂,现在变西厂,后来升格变东厂」,引起社会议论纷纷!该事件的调查报告21日出炉,重点归结:除了导正转型正义观念偏差,坚守行政中立不容有瑕疵外;并重申转型正义非个别政党工具,不会停止对加害体系与加害者责任的讨论。《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有符合法的本质、法治精神吗?正义该如何「转型」呢?
唐奖第3届「法治奖」得主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9月22日在台北表示,过去30多年来的转型正义,有成功也有失败,应该就当地国的本身条件及社会需求等综合观之,没有先例可循,应以法治精神来制衡转型正义,以防免转型正义可能造成的伤害。
法治(rule of law)是甚么呢?1977年,Raz提出法治原则的核心包括:1.新法不应有回溯性;2.执法和预防犯罪机构不应枉法;3.应遵守自然公正原则(principles of natural justice);4.制定法律应该要有明确的规则和程序;5.具有安定性,改变不应过于频繁。他更直指,「法治就是法律的品性」!法治除应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传统惯例(local tradition)以具有道德正当性(morality)外,也要考虑执法上如何控制,以免滥权。
本案爆发原因可能在于,促转会缺乏制衡,本不是东厂,但却在执行上沦为东厂!首届唐奖法治奖得主、南非前大法官奥比.萨克思(Albie Sachs)18日在国家人权博物馆的「民主倒退中的人权保护:世界人权宣言70周年纪念活动」演说指出,推动转型正义的机构必须有纪律,更应避免政治利益介入。
《促进转型正义条例》第3条虽对于威权统治时期、政治档案、政党、附随组织、党营机构及政府机关(构)有所定义,但却没有定义什么叫转型正义,因此被质疑,是否只要促转会认定就可以调查、没收?建议应限缩范围使具体化,例如228事件或特定冤案,非仅以抽象方式空白授权给该机构认定,以免争议频频!
南非的转型正义以「真相与和解委员会」(TRC)处理种族隔离制度的遗绪和伤害,成为转型正义的典范。东欧的捷克、东德在民主化以后,采报复性正义(retributive justice)的转型正义型态,借由惩罚加害者来平复受害者,但却忽略未来社会的和谐。
促转会黄煌雄主委说,面对转型正义,大家都希望走向南非式的「想像」,也就是和解、非报复清算,但条例中又有德国式的「具象」,两者间的矛盾需要更有深度、广度、强度的社会对话来协调。
正义是人类最高尚的价值之一,但它和悲悯的现实世界并不完全相容。法律处分、悲悯、公义与承担苦难,这些价值可以同时实现、融合或平衡吗?「倾听反方声音」(audi alteram partem)是任何程序正义概念中都承认的原则,也是现代法治不可或缺要素。Raz说,法治就是要避免政府为所欲为,要向大家公布决策背后的理由,须为公正的、没差别待遇的,让人民有机会提出自己的主张、听取各种不同资讯。
真正的和解不在于委员会的存在,而是宪法的人权保障,以及不同族群诚恳地互相对待。促转条例的立法目的、功能、作用、委员产生方式及监督机制,非无重新省思余地,应参考法治精神,探寻该法与惯例、道德及自由的相互关系,以调和目前台湾社会面临的多元价值冲突,深化民主法治之路。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