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微型餐厅 掀风潮
因应租金、食材与人事成本上扬,客席少、重隐密、采「类私厨」模式经营的「微型餐厅」,在台北都会外食餐饮市场成为新兴流行业态,包括初鱼连锁餐饮、经营胡同烧肉的橘焱国际餐饮、PINO披萨,还有同寿司旗下「米匠」,以及「Zaap」、「Will's」铁板烧等,都是「微型餐厅」规格切入市场,并企图发展连锁、引领食尚。
这一波投资开设「微型餐厅」的热潮,从最早标榜板前料理的日式寿司割烹、铁板烧,一路延烧到西餐、中菜,甚至泰菜等异国料理餐厅。同时,继「街边店」之后,业者亦开始往百货商场「开小店」,成为餐饮市场中最夯的商机模式与业态。因目标客层高度重叠,引爆餐饮市场「小店大战」。
过去市场对「微型餐饮」定义,多指饮料店、早餐店,或饭馆、面店,平均客单价百元上下,月营收多在数十万元。但时下方兴未艾的「微型餐厅」则是提供「完全服务」的餐厅,平均客单价都在千元起跳,月营收普遍超过200万元、甚至更高者所在多有。
无论是日式寿司割烹、铁板烧,或是以私厨为定位的「微型餐厅」具备的共同特征包括:1.店面不大、小者20多坪,大者40坪。2.客席座位数不多,每个餐期只接待12位至30位客人。3.主攻套餐、以人头计价。4. 以「菜色多道、订价亲民」建立高CP值形象。5. 以常客或熟客占比高、主厨或老板(经营者)熟悉用餐者喜好与习惯。
也因店小、座位数少,每个餐期很快就满,此类微型餐厅很快在市场上建立「超难订位」的形象并顺势搭上「饥饿行销」列车,愈难订、生意愈好,形成良性循环。
台北都会「微型餐厅」崛起原因之一是受到诸如「鮨天本」、「足立」等日料名店启发,另一原因是租金与人事成本年年升高,投资者「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就血本无归。而开小店,地方好找且租金便宜,用人管销费用也相对精省,另因店小、座位数少,每个餐期很快就满,透过时间管理创造高回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