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脊椎损伤病人生活品质及临床需求 奇美医研发贴身助理

▲「脊髓损伤病人的贴身助理」,为膀胱无知觉病人的随身提醒装置利用时间红外光衰减与超音波回波参数,估算病人应该导尿的时间,并具提醒的功能。(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为配合现阶段国家政策「长期照顾10年计划2.0」,并解决脊髓损伤病人临床上的需求,奇美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医师王致丞南台科技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副教授杜翌群决定进行跨院校科际整合研究,来找出脊髓损伤病人有效的居家照护工具,而研发「脊髓损伤病人的贴身助理」工具。

奇美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医师王致丞与南台科技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副教授杜翌群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每年全球新增25万至50万人罹患脊髓损伤(简称SCI),台湾一共约有2万名脊髓损伤病人,每年新增约1200名;这样的疾病对病人、病人家庭及国家社会都是不小的负担。

这些瘫痪病人因中枢神经病变,产生神经性排尿障碍,称为神经性膀胱。神经性膀胱病人因为无法感受尿液量(无胀尿感),因此无法判断何时必须进行排尿行为。而中枢神经若无法控制尿道括约肌舒张,此时只能使用外力方法将膀胱进行排空,这些方法包括使用尿袋或间歇性导尿。而神经性膀胱也可能发生在帕金森氏症癌症等疾病或退化引起的病人身上。

神经性膀胱障碍是造成脊髓损伤病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其通常为具有排尿障碍与缺乏膀胱胀满感之困扰。以间歇性导尿将膀胱排空是目前减少泌尿系统产生并发症的最佳膀胱管理办法。

然而,病人只能靠定时导尿将膀胱排空,来确保膀胱不至于过度膨胀而导致并发症,而定时导尿却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品质。超音波技术在临床膀胱容量测定具有专业的功能与精准度,但其量测时必须平躺由他人来操作。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更有效的居家照护方法或工具,可确保膀胱能处在低压状态免于过度膨胀的困扰,也无不受身体姿态影响,来长时间进行膀胱的管理。

为配合现阶段国家政策长照2.0,并同时解决上述脊髓损伤病人临床上的需求,王致丞医师与杜翌群老师决定进行跨院校的科际整合研究,来找出脊髓损伤病人有效的居家照护工具。

▲奇美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医师王致丞与南台科技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副教授杜翌群,为脊髓损伤病人居家照护,研发出「脊髓损伤病人的贴身助理」工具。(图/记者林悦翻摄)

这项研究主要的临床需求及临床研究由王致丞医师(计划主持人)负责,工程技术及系统开发由副教授杜翌群(共同主持人)负责。经过半年的积极研究与不断测试,终于有了初步成果,并申请也荣获科技部辅助科技研究专案(MOST 106-2218-E-384-001),专案产品名为『脊髓损伤病人的贴身助理』。

这项专案产品的适应症(处置或工具,可以使用在脊髓损伤病人的病症上,而且确认有达到一定效果)为膀胱无知觉病人的随身提醒装置,利用时间、红外光衰减与超音波回波参数,估算病人应该导尿的时间,并具提醒的功能。

装置含导尿量回馈功能,可直接上传云端让病人动态监测历史状况,降低引起并发症的机率。此外装置所连接的手机APP,还有搜寻附近无障碍厕所的查询功能,可依病人需求配备筛选厕所,该APP可估算路程时间与厕所状况,让病人安排导尿时间,提高病人生活品质。

这项专案产品的优点有:可随时动态监测膀胱尿液量,降低引起并发症的机率;提升SCI病人的生活品质,不用定时导尿或担忧每日的饮水过量;具智慧学习功能,可适应病友体型变化等因素,提高预测准确度;提供附近无障碍厕所查询系统,可依病友需求配备筛选厕所。

这项专案产品『脊髓损伤病人的贴身助理』,也预定在7/21-7/24日,在台中市的「大台国际会议中心‧台湾辅具暨长期照护大展」中展示研究成果及临床效果,并由专案计划主持人王致丞医师与副教授杜翌群连袂亲自示范、解说,欢迎有兴趣的各界人士莅临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