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房屋重建卡关 专家:高门槛、民众心态是关键

专家认为,危老建筑重建「卡关」的主要原因,除了同意门槛过高之外,民众心态不改变也是因素之一。(图/记者叶佳华摄)记者叶佳华/台北报导

立法院日前三读修正通过《危老条例部分条文,为协助危老建物所有权资金融通,可不受银行法放款融资比率「不得超过30%」限制。但不少专家认为,危老建筑重建「卡关」的主要原因,除了同意门槛过高之外,民众心态不改变也是一大因素。

台北市老屋改建发展协会理事长胡伟良表示,虽然法令已通过,但目前金管会仍尚未将相关规定公告各行库,因此实务上并未有实质效应产生,「现在(银行)业者仅是望梅止渴,大家都觉得这块饼很大,但没有金管会的允许,实际执行上还是有困难。」

不过,就放宽融资比率限制一事来说,胡伟良认为确实是「一大好事」,由于目前居住在危老建筑里的住户较偏为财务不佳、弱势族群,松绑融资上限能让申请危老建筑的民众可借由银行融资上的协助,解决住宅结构安全问题

另外,对于从事改建的建商来说,在当前房价下修的情况下,投入重建所享有的利润也越来越薄,若放宽融资比率限制,也能避免建设公司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政治大学地政系特聘教授张金鹗则认为,目前有许多的危老建筑,之所以无法重建,关键仍在于需全体土地或建物所有人同意,导致危老都更的推动窒碍难行建议政府应该降低危老都更同意门槛,才能有效加速危老重建。

胡伟良也直言,「住户要全部同意,困难度是很高的」,原因是过去政府在推动都更时喊出「一坪换一坪」的口号,造成不少民众产生误解,认为危老重建同样也能达到「一坪换一坪」甚至是更多,但实务上达不到预期,就使得民众重建意愿大大降低

「所以当你要求大家100%同意的时候,总是会有1、2个猪队友跑出来坚持要达到一坪换一坪。」胡伟良说。因此不少业者认为,特别是针对有危险建筑疑虑的房屋,若有不同意户出现的时候,政府就应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但胡伟良直说,「强制难免会产生不和谐,我不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仅是不得已的手段。」

胡伟良强调,最重要的是,政府应该提拨部分预算向民众宣导,说明清楚哪些情况才能达到一坪换一坪,「民众心态上若不改变,才是危老房屋改建推动的最大困难。」▼顶楼违建市容乱象。(图/记者姜国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