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口水!闽南美味茶点大荟萃

本站旅游综合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1.肉松

早已风靡全国的肉松饼,当然也是小编的最爱!松脆的一层外皮,加上里面酥松的肉松,甜咸适中,酥香可口。此时再啜一口清茶,顺便去去油,人生真是美好啊!

2.绿豆

泉州绿豆饼有200多年历史,名扬海外。其特点是饼面色泽浅黄,外面10~12层饼皮薄如纸帛,松酥脆嫩,入口即融;内里豆馅清甜滋潤,甜而不腻,柔软爽口食后齿颊留香,舌面有冰凉之感,有“冰饼”之称。这绝对不是路边上什么普普通通的绿豆饼可以比拟的哟!

3.龟粿

其实,小编有点犹豫,龟粿算不算茶点。以前貌似都是拜拜或者节日的时候才会见到大人们做龟粿呢,但是现在好像成了普通的茶糕点。龟粿有红龟粿、红桃粿、草仔粿、麻糬、冰麻糬、炸麻糬……形状扁平,约有巴掌大小,以植物叶为垫。一般吃起来口感同如麻糬、甜、软、Q。里面的陷,几乎什么都有,豆沙、糯米、芝麻、花生仁、萝卜、菜……

4. 炸菜粿(炸菜头粿)萝卜糕

炸菜粿是闽南一带盛行的传统佐餐小吃,因主要原料是白萝卜(俗称“菜头”)和米浆,也称“炸菜头粿”。现今街头巷尾和农贸市场有售。将白萝卜捣成萝卜泥,拌上少量糯米粉,蒸熟后切成四方形或三角形小块,放入沸油锅中煎炸至橙黄色起锅即可。油炸过后的菜粿外酥内嫩,表皮呈金黄微焦,质地柔软鲜美、软滑甘香,具稻米的爽口和萝卜的清甜。

5. 松糕:

白松糕,材料主要是春米,磨碎发酵,一般冬季经常做,一次就是特大一组,有人家用红糖做的味道更好!!!一般在煮之前,就先用小刀划好(有田字或者菱形)。

6.榜舍

泉州的“龟”以永春“榜舍龟”最为著名。“榜舍龟”是永春县传统小吃,有200多年历史。其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制而成,龟皮细腻鲜嫩,龟馅甜美、酥松清香,入口甘甜中略带冰凉,风味独特。这个很耐饿!去别人家不要吃太多,不然吃不下别的东西。

7.寸枣

主要成分是糯米、白糖、干淀粉、菜油……小时候吃过不少。

8.蒜茸枝

蒜茸枝,即泉州特制的炸麻花,因表面沾上一层薄薄的蒜茸(蒜泥)白糖,故名外观金黄色粗辫子状,口感酥脆绵甜,蒜香盈口

9.油酥

油酥炸又称油酥饼,是泉州市区、惠安、泉港南安等地具有民间传统特色的小吃,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必做。油酥炸个头不大,外观形似月牙,炸熟后外皮金黄色,似一个个亮堂堂的金元宝;由拌有白糖、蒜泥、葱头的花生粉末为里馅。口感香甜,且外皮层层叠叠,酥脆可口。但多吃易“上火”,适量为宜。天气好的时候,油酥炸可存放大半个月,但以现吃最好。

10.蓼(栳)

蓼,泉音“栳”,有麻蓼(麻栳)、花生蓼(花生栳)、蓼花(栳花)3种,具有香、脆、酥、轻四大特点,是泉州传统糖品,婚嫁喜事必备,走亲访友馈赠常用。有些甜,比较容易粘牙

11. 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润饼菜”,其制作费工费时费料,但它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是泉州除夕、元宵、清明、冬至四大节的应节食品,寓“包金包银”之意,长期盛行不衰。里面各种菜……

12. 桔红糕

桔红糕是泉州各地在传统节日和婚庆时的必备甜品和配茶佳品,由糯米与白糖为主料制作而成。其半透明状米白色,晶莹剔透,嫩甜鲜爽,富有弹性清津适口。最著者有永春吉红糕、晋江安海桔红糕、安溪官桥赤岭桔红糕等。

桔红糕是永春的名产之一,谐音“吉红糕”,寓意吉祥、美满。其弹性极佳,且有金桔味,当地谚云:“眼看手摸韧又嫩,斧劈也不会深五寸。”

13.信杯饼(腰子饼)

信杯饼因形如“信杯”(庙堂中用于“卜杯”),因名;又形如腰子,称腰子饼。其色泽金黄,酥香松甜,不易变质,过去家中也会制作,是传统的家常小点,也是敬神供品和外出时必备的干粮。比较甜!

14.花生糖

15.贡糖

是泉州春节、元宵等传统节庆必备的待客甜点。因其曾用作朝圣贡品,故名“贡糖”;又因其在制作过程中需仰赖人力千捶百打,以求糖质绵密细致, 闽南语 称“花生酥”。感觉有点小贵,不过很好吃!!!

16.满煎糕

形状披萨的糕点,满煎糕内似蜂窝,皮香,夹层香甜,松软滑润,富有弹性,是泉州市民经常食用的早点之一。配花生汤,超赞的!!!

17. 炸枣

炸枣圆形或椭圆形,色泽金黄,外脆里软,馅香甜,是泉俗过年过节常做的食品;有市售。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番薯。

18. 碗糕

碗糕是年糕之一,有白、红两种,红色的是用红糖制的,白色的是用白糖制的;入口松软清甜。“糕”音“高”,意年年高,过去每过春节,泉州习俗家家户户 都要蒸碗糕供奉灶君、先祖、天公,不可或缺;而今作为普通甜点,常年有市售。

19.英都麻糍

南安英都麻糍软糯滑韧,略透明,香甜微冰,是传统美食,寓意吉祥富贵,当地红白喜事和茶点都少不了它。

20.“舍里别”

“舍里别”为元朝时期阿拉伯语(波斯语)sherber的音译,又译作“舍儿别”、“舍利别”、“舍里八”、“砂哩别”。“舍里别”是一种用新鲜水果榨汁煎制而成的浓缩果子汁。早在宋、元时期,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包括阿拉伯、波斯等国的商人因贸易需要侨居泉州,“舍里别”也由此带人泉州。至迟在元·大德(1297—1307年)以前,“舍里别”已成贡品,泉州路还设有煎糖官负责“舍里别”、糖果、蜜饯等贡品的制造、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