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院看世界-借镜欧洲总体审慎政策的经验
每当经济低迷时,各国央行常以低利率政策来刺激景气,但货币政策有时不但无法发挥其预期效果,反而助长了房地产炒作。因为景气前景不明朗时,许多人更倾向于掌握所谓可保值的不动产。若加上低利率环境来减轻炒作成本,往往出现房价与经济景气背离的不合理现象。
为了处理这些由个别贷款户累积起来的风险,各国央行纷纷端出各式各样的「总体审慎措施」(Macroprudential Policy),对银行的放贷做些限制。例如规定房贷金额不得超过房价一定成数(LTV),或是房贷金额不得超过贷款人所得的一定倍数(DTI),抑或是贷款人每月还本付息的金额不得超过其所得的一定比例(DSTI)。以期同时达到平抑房价,并且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
虽然赛普勒斯在2003年开始实施贷款成数限制,但欧洲房贷相关总体审慎措施还是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后,才广为各国采用,因为必须记取房地产泡沫危害金融稳定的教训。
截至目前为止,欧洲采用贷款成数限制的有19国,采用还本付息不得超过所得一定比例的有10国,采用房贷金额不得超过所得一定倍数的有5国。当然有些国家同时兼采数种措施。在全球方面截至2018年,采用LTV的有62个国家,采用DTI的有42个国家。
至于这些措施的松紧如何拿捏,则视各国的状况而定。例如采用LTV的国家中,最严的有到20%,最松的有到100%,大部分则在60%到95%。在DTI方面,英国则是要求每家银行的房贷中,有85%以上的案件其贷款金额不得超过其年所得的4.5倍。也就是说,允许15%的贷款案件可以是例外,不受DTI限制。
再以荷兰为例,该国是针对贷款人的年所得状况,订定不同的DSTI,所得越高者越高。并随每年房市情况做调整,例如所得最高一级者的DSTI在2012年为37%,但到2016年就调降到30%。
根据IMF的资料显示,房价每下跌1%,有LTV的房贷违约增加0.35基准点,但没有LTV的房贷违约增加1.29基准点。另有研究指出,LTV每提高10%,房价会增加13%。还有一个研究显示,LTV减少10%,房价会降10%。其他报告指出,房贷成数限制可有效控管房贷规模扩张,减缓系统性金融风险,但若要平抑房市价量,则是租税措施较为有效。当然影响房市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房屋需求或是外来资金流入,更添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各国央行广泛采用这些总体审慎措施,但实施的过程与效果却是值得讨论。这些措施实施后,金融机构与贷款人的「不便」马上感受到,但其效益却不容易感受到。因为是减少未来极端的风险发生,因此实施时会有政治上的阻力。此外,在实施时,一般都采不溯及既往原则,仅针对新贷款的部分进行管控。因为若溯及既往,可能会要求贷款人增提担保品,或提前偿还部分贷款,可能诱发新的风险。
我国央行曾在2009年采取一连串的总体审慎措施,后来也总结2010至2015年之间总体审慎措施的成效发现,对于控管房市信用成长、降低银行不动产贷款与特定区房贷集中度,有显著效果。当然部分成果也必须归功于同期间的租税措施,例如2011年的奢侈税,对于持有期间在2年内就转让者,依销售金额课予15%的特销税。再如2014年开始研议房地合一课税,并于2016年1月开始实施,台湾房市确实沉寂了一段时间。
政府对于2019年推动的海外资金汇回,有限制不得投入房地产,但由于国内外的低利率环境,再加上建商的行销话术,房市还是蠢蠢欲动起来。虽然从国际的经验可知,总体审慎措施绝不是万灵丹。再加上许多炒房者用的是自己的资金,没有向银行贷款,因此也不受总体审慎措施影响。但当房价不合理飙涨时,民众还是希望政府有积极作为,因为这特别容易诱发民众的相对剥夺感。更何况根据内政部的预测,台湾可能从今年开始进入人口负成长期。住房需求下降对房价的影响,以及是否进而影响金融稳定,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