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胃道肿瘤 可评估采用内视镜手术治疗

▲成大医院胃肠肝胆科瑞文医师表示,针对2.3公分扁平肿瘤,安排住院接受内视黏膜下剥离术,顺利将肿瘤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60岁的陈先生接受大肠癌筛检,做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结果收到呈现阳性检查报告通知,陈先生没有慢性疾病也没有症状理学检查也无异常发现,进一步安排大肠镜检查,结果大肠镜检查发现在低位直肠有一颗2.3公分的扁平型肿瘤,经采内视镜手术切除,目前门诊定期追踪,并无局部复发及远端转移的迹象

成大医院胃肠肝胆科康瑞文医师表示,针对2.3公分的扁平型肿瘤,安排住院接受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顺利将肿瘤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术后开始进食也无任何不适,病人于术后第3天出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早期大肠癌,电脑断层检查也无淋巴结转移或远端转移的证据。目前病人仍于门诊定期追踪,并无局部复发及远端转移的迹象。

康瑞文医师指出,大肠癌大部分由良性的大肠息肉演变而来,随着癌化进展癌细胞会从表浅的黏膜层往下侵犯到较深层的黏膜下层,接着便有机会随着淋巴循环,转移到附近的淋巴结甚至远端的器官

根据106年5月4日卫福部国健署最新公布的「2014年癌症登记报告」指出,大肠癌继续蝉联国人发生率最高的癌症。随着大肠癌筛检的推广,发现越来越多的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即大肠息肉);根据成大医院大肠直肠癌团队研究,能够早期诊断的大肠癌,与正常人相比并没有寿命上的损失医疗花费也与一般人没有差异。 因此,如何诊断及治疗大肠息肉/肿瘤,就变得十分重要。

康瑞文医师指出,随着内视镜影像的进步,有助于发现更多大肠息肉/肿瘤,并可进一步评估是否适合接受内视镜切除。传统切除大肠息肉/肿瘤,是先在黏膜下层注射溶液病灶隆起后,用电线圈将病灶处套住后通电切除,通常对小于2公分的病灶可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2公分以上的病灶则会因无法做一次性的完整切除,碰到局部复发的问题或病理判读上的困难。

为克服前述的难题,现在发展出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先确认病灶范围并视情况于病灶外侧做记号,接着在黏膜下注射黏稠的溶液将病灶隆起,再用电刀沿着病灶外缘将黏膜层切开,再进入黏膜下层做剥离,便能将整个病灶完整地剥离。

康瑞文医师表示,此一技术除应用在大肠息肉/肿瘤的切除外,也应用在早期食道胃部病灶的切除,惟肠胃道壁很薄,剥离的过程须十分小心谨慎,避免产生肠穿孔风险;成大医院引进此项技术,已有数十名早期肠胃道肿瘤病人接受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成效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