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鹗打房? 真是天真活泼又可爱

最近的新闻焦点,就是张金鹗出任台北市市长,许多媒体乡民把这件事与「打房」联想在一起,期盼他的上任,能对台北市的房价有所抑制。笔者的想法刚好相反。张教授的上任,是精心策划结果。目的不是要打房,反而是要让房价上涨。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有效的打房政策。

很多人都以为加重增值税资本利得税,「涨价归公」,让炒房的投资客赚的钱多缴点税,投资客没什么赚头,房价自然会下跌。听起来很美,但问题是,你怎么能确保屋主不会把自己该缴的税加在价格上,让买家去负担,房价不跌反增?

相信增值税的人就会说,那就把税加更重,屋主敢继续加价,那么高的房价,一定卖不出去。问题是,屋主卖不出去又如何?把打房目标放在增值税与利得税上,如果屋主「持有成本」低,房子卖不出去,有差吗?空屋全台最高的台中市,不是房价照样飙涨?

别忘了,土地房屋本身有「保值」的功能。为什么保值?因为土地本身总量固定,房屋所在的「位置」,在短期内的供给量无法增加或替代。这些数量固定的东西,在流通货币数量增加(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时,相对价值就会增加。这就是不动产为什么能保值。

现在回过头来,如果屋主房子卖不出去没差,还可以保值,为什么不把自己该缴的税加在价格上?更何况增值税与资本利得税是「交易成功」才要付的税,卖不出去对卖方完全无压力可言,价格又如何下降?就算要课空屋税空地税,屋主地主一样可以用「低密度使用」规避:盖个公园还是停车场,或是投资客之间彼此低价出租,要如何认定空屋空地?

所有的财税学者都很清楚这点。张金鹗就曾经说过:「我国土增税虽然由卖方缴交,但却可借由房价转嫁给买方。」(90年5月4日自由时报)真要打房,必须要从提高持有成本下手。其他国家也是如此,香港与新加坡的打房措施比台湾重很多,却因偏重印花税交易税,而导致成效不彰。真正打房成功的是韩国,韩国打房的第一步,就是把不动产持有税加倍。屋主一旦持有成本增加,就会有出售的压力。后续的资本利得税才会有效果

谈到持有成本,很多人就把责任推到央行的利率上。问题是,利率本来就不是用来控制房价的,它要控制的目标是通货膨胀。利率高,通常也代表通货膨胀高,房价反而有支撑(如澳洲纽西兰)。而且用利率调控房价,不见得有效。利率提高,台币汇率会上升,而哪次台币升值,资产股不跟着上涨的?

真正有针对性的是租税。所以张金鹗最近暗指央行「打房不力」,央行的回答很简单:「租税不是央行管的。」不是央行管的,难道是财政部吗?其实真正的职责地方政府。因为不动产有关的税,如地价税土增税房屋税,都是地方税。地方政府可以透过公告地价(目前市价两成),土地公告现值(目前市价七八成),与房屋评定价值(大约也不到市价一成)来决定要收多少税。目前为止,这些地价房价的订定,以财税专家曾巨威的话,就是地方政府「一连串造假」。把打房责任推到央行身上,不等于自取其辱?

现在就可以清楚为什么张金鹗的出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结果:

首先,公告「地价」三年才调整一次,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年初。也就是说,张副市长已经无法影响最重要的地价税。(他三年后还会继续在市府中吗?)

另外,跟土增税有关的是土地公告「现值」,虽然是一年调整一次,但张金鹗以前就不赞同增值税,因为它会转嫁。而目前的土地公告现值,也与市价差距不远(真正与市价差远的是公告「地价」),就算调整,对土增税也影响不大。

再来就是房屋税,房屋税的缺点是不分「自住」与「非自住」(地价税却有分),这使得提高房屋税的政治压力更大。况且台北市的空屋率算相对较低(真正空的是土地,参见天下杂志445期),房屋税的打房效果不见得比地价税好。

所以,张金鹗手中根本没多少有效工具可以用来打房。其实政客们要张金鹗做的,就是「专心都更,别碰租税。」台北市房价前一阵子有些动摇,事实上受到文林苑事件后的「都更梦碎」影响很大。都更一旦顺利,北市房屋「本梦比」自然下降,房价反而易涨难跌。

各位如果相信张金鹗上任,就代表政府打房,未免太低估了台湾政客们的智商

●作者牧,美国麻塞诸塞州,博,任教于某大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