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韧性为组织回声定位的生存力

蝙蝠海豚动物界回声定位的高手。一般人并没有觉察到,我们也有这个隐藏版能力,特别是先天或后天失明的人。借由回声引发大脑视觉皮层的活动,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能力,可经由后天的训练加强之。

韧性,也成为今年「快速成长一百强企业专题的报导主题。承蒙国家文官学院之赐,我的作品《钢索上的管理课》被选为今年七月专书,列入今年公务员阅读心得写作的书单。因为这样的机缘,欣喜受邀担任阅读心得的评审,展阅全国公务员眼中的韧性之旅。在国家文官学院的期许之下,投稿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创见,个人论述与实务的验证也是评审的重点。以下就阅读心得的评析,并穿插国内外韧性趋势、专书导读会与「快速成长一百强」座谈会,提出个人三点观察。

比喻风险沟通之媒介

在风险沟通上,这种媒介通常被忽略、实为非常重要的角色。除引用黑天鹅、灰犀牛社会大众熟知的比喻,投稿者以个人巧思「设计」不同的比喻(如:风起电影、扁鹊故事、韧性像肌肉等),这有助于与利害关系人沟通风险的特性。

即使找不到恰当的比喻,投稿者运用另一种媒介探讨为何政府需要韧性管理。他提到,被动式与稳健的组织为政府在面对风险管理盲点。这类的形容词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投稿者所处场域的限制。

弦外之音为创见之基础

读懂专书的弦外之音并非易事,为发展个人创见的第一步。除了深刻的体悟,投稿者还要有细腻的观察,以破除社会想当然尔的观念。以下举例投稿者阐述专书欲表达的弦外之音:

对于一般人来说,危机定义一词「太过沉重且正式」。如今,新的思惟「韧性管理」采取前瞻性思考,为一门综合专门领域知识。在这个多面向的实务取向,强调时间动态、资源组态人员心态之管理学专论。尤其是后者,韧性是当责也是承担。人员专业能力的养成,如训练或演练,就非常重要。透过平日的演练「直视恶魔的眼睛」。不管准备多繁复,也不能轻易被舍弃。因为错误总会发生,发生后最重要的课题为减损。针对政府单位忽略风险移转与减损加强准备,培养领导者与团队韧性能力,以避免陷入自身框架。

实务为论述的验证之地

这些弦外之音点出投稿者反刍国内的现象。某投稿者提出「以失败为师」,需要更多故事、实务与案例来支持投稿者提出的创见。

欣喜的是,投稿者具多样化的实务背景,将之穿插在文章前言(如游乐区资讯系统)、自身业务经验(如医院、劳动检查、校园辅导等)、演练情境(如医院、文化单位重大车祸),以及案例(如韧性台湾政策)。许多投稿者以新冠肺炎为韧性管理的案例,请参酌吾人工商时报网路文章「因应没有特效药灾害」。

韧性为组织自救力

桃园县政府专书导读会中,我一开始询问听众:韧性管理和政府有关吗?当灾害来临,政府开设地方各级灾害应变中心,这个「救人」机制已相当成熟完备;反之,从紧急应变、灾后复原到营运持续管理,韧性管理强调政府「自救」的能力。从纽约消防局911案例中省思,自救才能救人。

从投稿者文章发现,韧性与永续(ESG)两者观念的混淆。尽管韧性起源自于生态学,但韧性从风险管理学、组织管理学发展出实务性的应用。今年四月份,美国《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专文探讨在疫情之下,风险管理专业经理人成为美国热门行业。如果企业都没有明天,哪来的余裕推动永续?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组织韧性为企业永续之本。

面对不断刷新纪录的各种威胁,一旦组织丧失部分的能力与资源,唯有韧性得以让组织启动应变力、复原力与持续力。就像是丧失视觉,人类的大脑启动回声定位的本能;组织在危机下丧失正常能力,进而启动生存的韧性力。观察在疫情下企业管理实务的趋势,国际企业为了反应市场多变,将数位转型与数位韧性双轨并行。韧性可说是组织回声定位的生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