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性腹泻狂拉「稀水便」? 6大征兆快就医!
不少爸妈都遇过孩子突然急性腹泻,但其实「稀水便」不一定就是腹泻,需伴随次数增多、气味或颜色改变才算数。对此,卫福部食药署提醒,如果「粪便有血丝、严重脱水、活动力减低或较躁动、持续腹痛、无法好好入睡或合并发烧2-3天以上」,就要尽速就医。
食药署说明,许多疾病都是以「急性腹泻」来表现,最常见的发生原因是肠胃道受到细菌或病毒,如轮状病毒、诺罗病毒、沙门氏菌和阿米巴菌,进而造成肠道发炎,另外,不新鲜的食物、牛奶或饮食过敏以及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也可能导致腹泻。
若发生急性腹泻,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食药署简任技正陈可欣指出,及时补充水分及预防电解质失衡,才能以避免脱水,原则上并不需要特别禁食,除非伴随着严重的呕吐、或腹胀腹痛,但仍须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高油高糖食物刺激肠胃,造成腹泻或呕吐加剧,更要注意的是,运动饮料因糖含量高、电解质含量低,一般不能用来代替「口服电解质水溶液」。
▲专家提醒,孩子发生腹泻后,要先观察孩子活动力。(图/取自免费图库pakutaso)
陈可欣强调,要先了解致病原因是来自于食物中毒、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除非是「抵抗力较差的病人」,或是合并有高烧、腹胀、腹泻或全身倦怠,大部分的急性腹泻不须服药,也不需要特别的抗病毒或抗生素类的药物治疗。
此外,也尽量不要自行服用止泻剂,止泻剂虽可抑制肠道蠕动缓解症状,但却可能造成分泌物或粪便累积在肠道而过度膨胀,增加肠穿孔或败血症的风险,一定要依医师指示谨慎使用。
陈可欣提醒,如果粪便有血丝、严重脱水(黏膜干燥、小便量减少、眼眶下陷)、活动力减低或较为躁动、持续腹痛、无法好好入睡或是合并发烧2-3天以上,一定要尽速就医。也要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食物食用前应充分加热煮熟,避免生食、生饮或被污染的食物,避免接触到病人的呕吐物或病菌残余物,才能有助预防急性腹泻。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