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叶国俊》由拜登谈话看经贸协议的稳定功能

拜登发表感恩节谈话。(美联社)

11月15日「东协加五」的RCEP签署,对多数台湾民众有如天外飞来般突然,随即引发一连串近似反射性评论。任何国际协议都是长年艰苦奋斗的成果,只不过在国际参与隔绝、两岸关系冷却、太阳花运动后任何双边多边经贸协议效果一律存疑的氛围下,政界媒体刻意忽略疏于追踪是可以想见的事。

然而近日另一件趣事,是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在德拉瓦州发言,要求英国必须遵守1998年《受难日协议》,维持北爱尔兰边界畅通,否则将不会承诺任何英美之间的贸易协议。这同样也非突发事件,因为川普总统时的众议院早已如此表态,但似也提醒大家,脱欧后英国与欧盟间的贸易安排,只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年假将届,双方谈判官员压力倍增,但拜登的发言,给英方一个更明确的信息:英国若能在脱欧后持续作为美欧之间的桥梁,将是利己利人。不要期待民主党执政后的美国,会因经济利益而支持破坏既有秩序的行为。

至于更为务实的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2016年迄今已有许多英欧双方的损失评估,而这还没有将近期的疫情冲击纳入。有人常说的企业从来不是靠政府生存的,但别忘记其他民主国家大多也不例外,更何况如果政府真能提供一点帮助呢?若非如此又要如何解释,英国官方在脱欧公投之后,积极与各国洽商贸易协议可能性,连千里之外的CPTPP也不放弃?

经贸协议、谈判及其调整,自然不仅是为了经济增长,因为这往往可由部份竞争力产业来承担。美国在中国大陆加入WTO之后,丧失200多万个国内工作机会而无法被弥补,是川普政府上台后进行贸易战主因之一。尽管其激进手段令人质疑,但改善既有双边或多边架构效率,根据国家利益讨价还价,却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个例子便是欧洲的太阳能产业,以往学界常以市场竞争来解释其地位拱手中国大陆,但背后的国家补贴与技术追赶,已无法令欧盟坐视该模式持续复制,进而侵夺其他高科技产业的领先地位,毕竟当大量失业出现,将承担福利支出以维护社会稳定者绝非外国政府。

姑不论经济效益,经贸谈判本身就是一种增加国际能见度的作为。更重要的是,必须避免其他国家地区以单方面行动,使特定人士厂商或产业藉市场机能表面理由获利,却可能伤害本国整体发展与稳定。英国脱欧对于我国而言实在是一份「大礼」:它将使我们理解一个中等国家在试图脱离超大经济体引力的过程中,哪些作为可以学习而哪些必须记取教训

但截至目前为止,英国都没有放弃与要脱离的对象持续沟通降低损失,并以他国经贸协议来弥补。拜登的谈话,应该会使部分人士放弃「采美补欧」的想法,务实看待未来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如此即使无法在明文期限前达成正式协议,未来仍可能在默契下设法延续合作。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