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宜兰就吃不到的味道!头城阿宗芋冰城做大阿爸家业

60年代,三轮车穿梭巷弄,沿途鸣按汽笛喇叭,阿宗芋冰城创办人黄锡宗靠自学制作古早味「叭噗」,虽然只有芋头花豆凤梨3种口味,但因讲究真材实料、原色原味,成了兰阳溪以北最大批发商

批发生意利润薄,黄锡宗为养家,凌晨兼差杀猪,积劳成疾,54岁病逝;三子黄志安不舍家业失传,不顾右手残疾扛起重任。2003年SARS疫情冲击观光区生意,他将重心转向零售,改建老宅门市,3球仅卖45元,吸引顾客重温儿时记忆,也做大阿爸老店

图文/镜周刊

清晨5点,宜兰头城阿宗芋冰城负责人黄志安挑来二大桶芋头,看得出岁月痕迹的削皮刀、料理刀一字排开,只见他左手如鹰爪般抓稳芋头,儿时玩溜滑梯受伤萎缩的右手执起削皮刀,20秒就削好一颗带土芋头,接着用料理刀尖挖除损伤处,切块后放进自动刨丝机,时间不到6点,100斤芋头已处理完毕,准备下锅熬煮。

「芋头放2天就发芽,养分会开始消耗,有时耗损率可能超过3分之1,碰撞受伤或坏掉的地方一定要削掉,不小心混到蛀洞的芋头,就算煮好,整锅还是得倒掉。」黄志安笑说,为了确保品质,这道削芋头程序40多年从不假手他人,必须由黄家人亲自执刀

父亲黄锡宗创立的阿宗芋冰城,靠自制叭噗冰起家,批发给观光区摊商杂货店学校福利社,60年代是兰阳溪以北最大批发商,销售范围遍及东北角。早期原料取得有限,只有芋头、花豆、凤梨三种口味,因此又被称作「三色冰」,是未经乳化的台式冰淇淋

黄家曾是宜兰头城地区大地主,但老一辈不工作,靠卖地坐吃山空,黄锡宗被迫7岁就要批叭噗做生意,国小没念毕业就得赚钱养家。黄志安回忆:「爸爸因为这样很气阿公,连阿公的名字都不让我们知道,是某一天要捡骨,才辗转从亲戚那边得知。」

当时黄家连栖身的茅草屋都是租来的,穷小子黄锡宗却大胆追求米商千金,小俩口爱得轰轰烈烈,千金小姐不顾家人反对,拎一卡皮箱就跟爱人走。

为了养家,黄锡宗靠着过去向冷冻部批叭噗时的间接观察,搭配自行实验学做冰,而婚前从未进过厨房的妻子也帮着丈夫,在倒掉超过1万斤芋头后,终于摸索出熬煮叭噗的配方比例。

创业前几年,夫妻俩买不起制冰机,黄锡宗将调煮好的原料,委由别家制冰厂协助代工,但送去的原料常遭偷工减料,忍气吞声多年后,才靠着标会与多年攒下的收入,买了一台制冰机。

四个孩子相继出生后,黄锡宗一人兼多份工,凌晨一点先骑脚踏车到7、8公里远的大溪里杀猪,天亮才回家做冰,做完冰还要骑车送冰,冬天还得在市场摆摊卖红豆饼

早期流动摊商没冰箱,下雨天生意不好,黄锡宗得赶紧冒雨回收冰桶放回家中冷冻库,黄志安回忆:「阿公只留给爸爸一把菜刀,从我有记忆以来,爸爸都在工作。」1973年,登记成立胜美冷冻部,除了做叭噗,也兼做冰棒,批发给杂货店、学校福利社贩售,2年后改名阿宗芋冰城。

做冰杂事多,黄锡宗一人忙不过来,四个儿子上学前都要帮忙,依年龄、能力各司其职,当时9岁的黄志安除了洗锅子、善后,还得摆摊卖冰。

「爸爸帮我弄了一台摊车,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卖冰。在老爸观念里,这年纪已经可以出去独当一面了。」大年初一,黄志安就推着摊车到庙口摆摊,每赚100元,可跟爸爸抽10元当零用钱。在一支叭噗才卖2元的年代,有次遇上大拜拜,一天就赚到1,600元。

黄志安有感而发地说:「做冰的童年是不好的。」儿时爸妈忙于工作,唯一一次全家赴板桥大同水上乐园,选在制冰业淡季冬天,很多水上游乐设施都关闭,只能干瞪眼。四兄弟中,就属黄志安最叫得动,「爸爸要帮手,一定优先点名我!」

早期家里冰棒有批发给学校福利社,每天下午放学前,黄志安会到福利社拿回冰桶,可享免排队就走出校门的特权;听到同学夸奖「你家做的冰很好吃」,就觉得走路有风、脸上有光。为了帮忙父亲,黄志安选择念复兴工商专科学校(现为兰阳技术学院),离家步行仅15分钟,方便午休时冲回家里帮忙做冰。

原本家业要传给长子,但黄志安的大哥18岁因罹患风湿性心脏病骤逝,二哥学建筑,小弟读警察专科学校,三兄弟中就属他最恋家,然而在黄锡宗的观念里,总认为儿子已念到专科,窝在家里做冰既辛苦又可惜,宁愿苦自己,另安排他到YKK拉链工厂历练。

「我跟爸爸吵了好几年,后来是因为他手部神经压迫,才点头同意让我回家帮忙。」黄志安接手后,包办所有制冰粗重活,爸爸只需负责送冰,偶尔还能带着妈妈出国旅行,放松一下。

冰品汰旧换新速度快,看似稳定的家族事业也曾面临二波低潮。「冰棒讲求的是清爽风味,叭噗则注重Q度口感,差别在于熬煮原料的过程中,叭噗要加树薯粉勾薄芡。」黄志安解释,古早味冰棒一旦糖水被吸干,最后只剩白色冰柱,原因就在于传统冰棒的原料只有调味食材、糖和水。

70年代,台隆集团生产的百吉冰棒问市,五颜六色的水果口味十分诱人,还找来艺人陈美凤拍摄全台第一支电视冰品广告,一推出立刻造成轰动,黄家朴实古早味冰棒因缺乏多样口味变化,终究不敌市场竞争,只好结束生意,专心经营叭噗批发。

谁知,相隔不到5年,小美冰淇淋大手笔对通路祭出「卖冰免费提供冰柜」策略,黄志安表示:「那年代冰柜还不普及,当爸爸还在用脚踏车送冰桶,一桶冰补助50元、鼓励杂货店投资冰柜时,人家已经做到叫货(冰)就直接包含一台冷冻柜,冰柜里自然只能摆小美系列商品。」

小美冰淇淋全盛时期,市占率达7成,全台叭噗业者几乎都被打趴;为此,黄家被迫退出杂货店批发市场,转而经营三轮车流动摊贩,经营方式也从被动等待通路叫货,变成主动出击拉拢流动摊商,借此巩固地盘势力,但唯一坚持不变的是真材实料与原色原味。

危机也可能是转机,「当大家开始拚调味、调色时,思想保守的老爸认为『我们再怎么弄,都比不赢公司货(指大厂)』,干脆维持传统作法。」不盲目追求卖相、40年如一日,反而走出自己的路。谨遵父训的黄志安笑说:「时间久了,反而证明老爸押对宝!」

或许是拚过头,积劳成疾的黄锡宗,在1990年底美东旅行途中,突然腹痛如绞,紧急送医发现竟是肝癌末期,1年后病逝,年仅54岁。

接手父亲的事业后,黄志安陆续研发花生、桂圆、紫米等新口味,怎料2003年爆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危机,民众不敢出门,冲击观光景点摊商生意,「批发生意短时间内掉了5成,反而是有客人直接到店里购买,零售成长4成,让我意识到不要把鸡蛋全放在同个篮子里。」

隔年,获得好邻居文教基金会「抢救好邻居、老店大翻新」20万元补助,加上自掏腰包180万元,黄志安将老宅翻新,二户打通的门市提供舒适内用区,布置叭噗三轮车、弹珠台、旧时玻璃冰桶,充满浓浓怀旧气氛。2006年雪隧通车,替宜兰带来大批观光人潮,也让阿宗芋冰城摇身成为滨海公路上的人气名店。

「我其实可以放掉批发,但那些流动摊商,很多都是和爸爸一起打拚、相交的老客人,就靠做点小生意养家活口,我不忍心让他们失业。」黄志安带我们到头城火车站,参观当年他骑脚踏车,一口气载7桶叭噗冰到行李房寄冰的场景。

车站旁有位年迈阿婆守着冰桶,卖的正是阿宗芋冰,黄志安上前话家常,转过头才叹口气说:「阿婆的儿子失业了,老人家很辛苦要养家,大热天卖冰绝对比卖菜好赚。」

陪着黄志安送完批发叭噗冰,也不过才10点半,店门口已出现排队人潮,大型游览车冒着被开罚单的风险并排临停,就为了让游客买叭噗冰解馋;有年轻夫妻推着娃娃车来吃冰,太太身手不够矫健,没抢到用餐区座位,被先生赏了记白眼外加碎念:「都妳啦!慢吞吞,连并桌机会都没了,大热天在户外吃冰,那我要再多吃一杯。」

除了赚饱观光财,更让黄志安骄傲的是,「很多在地人只要走滨海公路,经过我家都会停下来买,因为离开宜兰,就吃不到这样的味道了。」「曾有长庚安宁病房跟我订冰,我想说癌末患者怎么能吃冰?一问才知病患临终心愿是再尝一口家乡味。」

年逾7旬的黄杨玉虽已退休,仍不时坐镇店内看头看尾,她竖起拇指说:「这个儿子不只孝顺,还把爸爸的事业发扬光大。」恋家子遵循古法,不仅让叭噗历久弥新,更擦亮父亲留下的招牌,搏得乡亲认同,无以名状的成就感,成为刻画心底最甜蜜的滋味。

脸书上很多朋友来吃都会打卡,觉得特别吸引人。这里的叭噗不仅口感浓郁,还吃得到芋头、花豆、凤梨颗粒,甜度适中,就算1人独享1杯也不觉得腻,最喜欢酸酸甜甜的凤梨和传统芋头口味,3球只卖45元CP值超高。只要有来,除了内用,也会外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