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杂志/医疗、殡葬客制照护最贴心!

看癌末安宁看护中心,如何每周一次提供病患最想吃的食物?在殡葬展览活动中,业者又是如何提供大众新的角度看待生死问题

【文/吴恬仪 动脑驻日特派员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生命剩下一个礼拜,此时你最想做什么事?想和谁见一面?想品尝哪些记忆中的美食?想用什么样的心情渡过人在世间最后的时光

近年来,量身打造、客制专属个人化行销概念逐渐在全球窜起,以精致、细腻服务闻名的日本企业,更把原先以客为尊的服务精神发挥到极致,将「个人化」的理念,广泛导入到每个产业。尤其是,以尊严为重、人性至上,与生死息息相关的产业,更开始摆脱过往制式化、一贯性的服务模式,改为以实现每一位顾客的心愿为宗旨,带动革命性的服务转型。

专属料理 陪癌末朋友体验最后的感动

大阪淀川基督教病院2012年11月,成立的癌末安宁看护中心「ホスピス•こどもホスピス病院」,就是其中的先驱

每周五,护士长巡房时,会一一询问看护中心的癌末病患,最想吃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料理、什么口味,也不论病患健康条件为何,只要说得出来,就会由专任医师主厨营养师协力,在一天之内从采买到料理,使命必达完成心愿。而且在费用上也和同等医疗机构一样,不需要额外付出。

在护士长一星期一次的例行工作中,问到了82岁、胰脏癌末期的男性患者,「今天想吃什么呢?」只见,这位患者瘦弱的脸庞突然精神抖擞,漆黑的眼神散发光芒,接着毫不犹豫的要求大阪的乡土料理:「鲭鱼箱寿司。」

该名患者生于资源匮乏的二战时期,相对便宜又易保存的鲭鱼箱寿司,曾是家中最豪华的料理,在他心中留下些许美好回忆。但罹癌后必须避免生食带来的感染问题,再加上化疗期间食欲不振,已让他多年没吃到最爱的食物。

此次,透过医生在事前调整改善食欲的药物,和主厨、营养师协力规划菜单,终于在走到人生尽头前一了心愿。

虽说,尽量提供病患想吃的东西,但其实大多数患者在最后一段时光想吃的,并不见得是什么手艺精湛的山珍海味,而是和人生中最美好回忆紧紧相连的「那个」味道。有的病患只想吃一碗热腾腾、带有锅巴白饭,因为那让他想起儿时,吃到第一碗白饭的感动。

有的人则指名要有点焦、有点硬的大阪烧,来回忆姊姊曾经帮他煎过的口味,尽管一点也不完美,但是被疼爱着,就是最棒的滋味。

用美好回忆取代山珍海味

除了化疗后带来食欲不振的副作用外,看护中心为了满足病患品尝美食的愿望,还有许多现实的挑战要克服。

一位罹患食道癌的63岁患者,几乎已丧失吞咽能力,虚弱得只能卧病在床,长期以来插着胃管,直接从肠道吸收必须的养分。他用气若游丝的声音表示,自己愈来愈没有体力很痛苦,即使只能吃一点点,也想从口进食,并让一直陪伴在身旁的太太,看见自己能够吃饭的样子

他回想起,以前与妻子约会时,经常甜蜜的一起吃火锅,以牛肉为主搭配咸甜日式酱汁寿喜烧,更是两人的最爱。「我想吃寿喜烧,如果能和太太一起吃,为我们留下最好的回忆,这就已经……」这位患者用沙哑干涩的嗓音,一字一句挤出心中的愿望。

一到了晚上用餐的时间,院方就将预先准备好的木箱榻榻米,搬进病房内,布置成料亭的样子;再摆上几张坐垫茶几,和精心搭配的火锅汤底配菜、牛肉片,几乎已经让人忘了这里本来应该是郁闷、缺乏生气的安宁病房。

夫妇围在锅子旁,享受着俩人最后的时光,仿佛就好像回到恋爱时的那样。患者最后仅能在口中含着一小块豆腐,但即使如此,也心满意足说:「能看着太太开心的吃火锅,那就是最棒的了。」10天后患者了无遗憾的离开人世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对于患者来说,代表什么意义?

副院长池永昌之认为,随着癌症病情加重,除了不能自行上厕所外,身边的大小事都渐渐无法自理,因此明天想做什么?想吃什么?等个人化的选择权,对于癌症末期病患来说,更显得重要。以提供病患个人化的膳食来说,并不只是用心准备而已,细细倾听患者心理上的需求、过去的回忆,并给予最适切的回应才是最重要的。

【本期完整内容请见动脑2013年7月号;订阅动脑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