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被宠坏的民进党 需要蔡英文重拾初心
文/郑文翔
民进党,是以本省台湾人为主体于1986年成立的政党。走过戒严、再到解严,一直被台湾人当作自家孩子般地疼惜与宠爱。然而,2000年与2016年两次的执政表现,从「台湾之子」陈水扁深涉贪腐弊案到蔡英文选前擘画的美好政策与支票无法兑现,以及各式的改革修法无法有效推展,处处都让台湾人感到失望。
陈水扁的前朝往事暂且不提,仅从第三次政党轮替后民进党的执政表现看,蔡英文在执政前曾经在长照、食安、年改、财政改革、医疗政策、劳动政策、青年政策、住宅政策、外交政策与两岸政策十大领域提出许多政见,然而自2016年5月20日迄今,顺利兑现的政见可说是寥寥可数。
自地方层次来看,整个台湾过了浊水溪以南,几乎都是民进党的版图。然而,这些绿营长期经营的地区,仍存在许多发展问题,例如彰化与嘉义县市淹水的情况似有增无减;台南市与高雄市境内的城乡差距,亦是民进党长期执政无法有效解决的课题。以一个民主社会的角度出发,政党轮替对民众来说,应该是常见的,然而,在台湾地方政治中,民进党却能够在没有什么建树下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同而长期执政,却也吊诡。
如前所述,浮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民进党不论在地方或中央执政,虽然存在许多缺点,在某些地方却可以长期把持政权。另在中央,即使2008年总统大选落败了,民进党依然能在短期内谷底翻身,甚至2016年还一举掌握行政、立法完全执政的双重权力,这与民进党的「本土原生」与代表「改革」的立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基于同样的理由,成为了它被台湾人惯坏了的结果。
本土原生的优势究竟何以民进党得以迅速再起,并得到国民党难以匹敌的台湾人认同与宠溺?从民进党的发展或许能找到答案。
从1960年「中国民主党」事件至民进党组党的过程中,党外势力的集结,从松散的个人逐渐形成有组织的政团形式;待美丽岛事件前后,更已经形塑出一个「没有党名的党」。民进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于1986年突破戒严体制的党禁而成立。
民进党是台湾首个本土自生,且具有与执政党抗衡力量的政党。自党外时代开始,许多民进党的创始者,例如黄信介、施明德、许信良、吕秀莲、林义雄等人,都曾为了台湾民主化改革与组织民众结社而受到国民党的迫害,甚至招来牢狱之灾。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进党的本土与原生、加上开创者们的悲情故事,使民众自动形塑出对这些人,并延伸到对民进党的同情与怜悯心态。
而初创的民进党,除了在核心理念中掺入了不必要的台独诉求,也确实以台湾的未来为己任,在推动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台湾的政治转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倡导社会公平的「左翼」理念,为推动台湾公民社会建构也多有着力。
然而,就是因为民进党掌权后,将悲情与民众的同情转化成「台湾民众亏欠他们」的心态,因此在与民众沟通和对各种社会议题的态度上,变得更加骄纵与自我,像是「课纲调整议题」、「转型正义」的操作,都存在许多瑕疵,但仍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蒋渭水尝言,「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长期以来台湾一直都没有真正能够与当权的外来政权抗衡的政治势力。民进党有幸是台湾首个「原生」又能合法参政的在野政党,从党外到组党,遭遇重重阻碍,最终成立,确实都符合了蒋渭水「团结有力」的论述。但成败总是一线牵,民进党一方面善用了台湾人对它的同情与疼惜,登上权力顶峰后,却也因「恃宠而骄」,种下了施政接连失能的恶果。
依恃宠爱 遗忘初衷
民进党从本土原生,集结本土菁英、部分外省后代及客家人,加上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是台湾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加上切中台湾人的需求,以及省籍情结发酵,建党之后从立委改选、省市长选举、1997年地方包围中央、2000年赢得执政,一路走来平步青云,甚至快速赢得中央政权。
不过,从中央的层次出发,民进党确也因执政表现不佳、以及陈水扁家族的贪腐问题,引发舆论哗然,因此2008年失去了执政权,立委席次仅存27席。当时,许多评论认为民进党难以翻身,将在野20年。
但8年后民进党又回来了,还一举赢下行政、立法双权,人民对国民党的失望,成为民进党重返执政的契机。不过,2016年迄今,包括美国猪肉开放争议,民进党上台前曾表示,时任总统的马英九若开放美猪进口,会要求其下台,然而民进党执政后,农委会主委曹启鸿却表示,「台湾没有能耐永远关起门来不开放美猪」,顿时舆论批评不绝于耳。
此外,选前民进党与劳团麻吉麻吉,选后就靠向资方与财团,使得《劳基法》修法乱无章法,民怨四起。军公教年金改革长期而言对国家财政会有帮助,但急就章式的改革亦显示民进党缺乏调和鼎鼐的能力。种种社会纷扰,加上两岸关系冰冻,以及政府官员三不五时的失言与傲慢态度,皆显现出蔡英文执政有失灵之虞,其忽略台湾民众真正关心之事,使民进党政府正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
再者,包括2014年高雄气爆,时任市长的陈菊表现出的危机处理令外界颇多质疑;陈水扁之子陈致中还能代表民进党参选议员;甚至2018年8月中南部发生大水灾时,副总统陈建仁却还与家人同游金门,以及日本关西地震所造成的旅客疏运问题,各式各样令人匪夷所思的状况,都在民进党身上发生。
过去民进党常抨击国民党介入媒体,但待民进党取得权力后,介入媒体的程度并不亚于国民党。民进党也嘲笑国民党常于选举中推出政二代,讽刺其没有人才;然而,近年来,民进党同样提名了很多的政二代、政治家族成员,这与国民党并无区别。这种「别人不行,我可以」的态度,就是民进党自认有人民相挺,也是台湾人民对其过于宠爱表现的结果。
民进党大老辜宽敏,在2013年曾表示「台湾的社会太宠坏民进党,台湾的确需要民进党,但不能宠坏它」,同时,辜氏也认为民进党不能认为台湾人民支持民进党是应该的。对照民进党现今的表现,其仍自以为是地认为台湾人就该支持它,不支持民进党就不是「爱台湾」。
事实上,台湾舆论面对民进党,除了抨击其换了位子就换了脑袋,也有人说民进党已经变成「资进党」,原本所标榜的社会价值与理念荡然无存,至今仍旧只会倚赖台湾人民的宠爱,而不思该如何真正改变困局。近年来,包括柯文哲等不同政治势力的崛起,就是人们在对国民党失望的同时也对民进党失望的表现。
民进党必须认识到,它不能再继续被意识形态与派系绑架,不能只会反国民党、反中国大陆,不能总认为台湾人会无条件支持它,若想长期执政,就必须把台湾人的福祉放到心里,只有重拾初心,如此才有机会重建民众信心。它如果继续耽溺于台湾人的溺爱而不努力,随着其他政治力量崛起,有朝一日像国民党般被台湾人民抛弃,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