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台铁改革,不是囚鸟(黄彰国)

台铁局长内升杜微出任 苏贞昌要求紧盯台铁改革(图/台铁提供)

太鲁阁号事故造成49人死亡逾2百人轻重伤,林佳龙也在4月20日离任交通部长一职,由政务次长王国材接任部长一职。但是交通部官员在举办惜别会送别林佳龙时,王国材却在交接典礼致词表示,有一首歌能表达他的心情,现在开始可能每天都要唱「囚鸟」。

国人期待台铁改革,但是刚接任的部长王国材却把自己比喻成「笼中鸟」,彰显不出一点改革的气魄,尤其是惜别会从头到尾都是弦歌不断,交通部不舍林佳龙的离去,却忘了49条人命铺垫出王国材的「部长之路」,他们有对49条人命不舍吗?国人殷殷期盼台铁改革能给大家一条平安回家的路,还能寄望这样一个把自己比喻成「囚鸟」的部长吗?

4月12日林佳龙写给台铁人一封信,他坚持概括承担责任下来,未来在改革的路上必不缺席。台铁20年前曾讨论过公司化,但问题未解决,至今情况更复杂,要彻底改革需有决定权者下令进行结构性调整,就从现在开始把最困难的人事任用、组织结构打通,在2023年台铁行控中心迁移到南港大楼更新为第三代的同时,才有希望看到更进步的台铁。

严重亏损重压台铁

1978年国道通车后,台铁首度出现亏损,国内运输转往倚重公路系统, 2007年高铁通车加入竞争,西部长途客运量分散,加上要承担庞大退抚金支出等因素,根据台铁资料2021年亏损预估累积1224亿元,预估2028年恐达1879亿元。肩负公共运输服务使命与企业责任的百年台铁,在太鲁阁号事件后的此时,应把握时机合理化改革,持续台湾轨道交通事业服务。

行政院政务委员张景森重提2018年普悠玛事件后的总体检报告与台铁公司化等议题,促使府院高层正视「改革台铁,势在必行」(当年的台铁体检小组即由行政院政务委员张景森担任召集人)2019年1月18日,行政院发布327页的《台铁总体检报告》,呼吁成立跨部会推动改革,目的是要提升与健全台铁风险管控与安全机制,提供国人一个安全又安心的铁路运输环境,但具体的改革行动如何落实执行,人民有高度期待,不可否认也有怀疑的顾虑。

政府部门是最大的服务业

人民只要的三大需求「安全、便宜、便捷」,台铁负责环岛轨道日运量63万人次,配合政策服务偏乡、人口稀少区域有其历史包袱。

工会跟选票,一内一外因素影响台铁发展。设定台铁合理化的目标,在面临转机时顺势往这个方向前进,因组织改革影响深远,所以步骤上首要需确保行车安全与内部改革,提升风险管理及改善财务、让中短途通勤就学者负担轻票价、具环岛建设最多站体的转乘服务,并兼顾善待员工权益研拟出最适合的营运模式,最后台铁的正常营运才有更多的模式选项空间。

台铁各种改革方向随即引发工会议论,员工在乎的是内容。府院高层也表达保留态度,认为未来推动与否牵涉层面甚广不能急躁。公私协力治理(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是当代治理的趋势,但也易造成所谓的「没有管理者的管理」(managing without managers)困境,毕竟人性是最不可控的,配套要很明确、工会关心的退抚需健全,偏乡小站由政府持续提供服务。

台铁无法自行解决制度问题跟劳工权益保障的修改,所以要上级支持修法让条件完备,「运工机电」四大组织系统加强横向整合功能,改变不合理的处理模式,让区域内的问题在区域内可解决,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和安全性,才会有最适合的永续经营模式。

根据经济部国营事业委员会的公开资料,已完成民营化的有中钢、台肥、台盐等11家公司,而目前政府仅持续推动台电、中油、台糖台水国营事业民营化,台铁进度显示为「暂无民营化计划」,基本治理原则给台铁支持过渡到改革方案,像台北市捷运局跟捷运公司就是成功例子。

公营企业常因法令规章僵化、市场环境快速变迁,导致长期以来的服务效率问题,屡屡遭到各界诟病。因此,1989年政府推动公营事业民营化,希望能发挥市场机能及提升事业经营效率与竞争力等。例如重视经营绩效的企业化(松山机场)、公股过半的公司化(中华邮政)、先公司化后民间股份过半的民营化(中华电信)是三种不同型态,不论何种方式切入台铁,只要能合理化改革就是好的形态。

交通部长贺陈旦曾表示,我国营企业民营化后,普遍面临共同问题就是不尊重公司治理,既受最大股东政府掌握决策又要受立院监督,若台铁公司化势必要摆脱这样的干预,别忽略了最终目的是为服务民众,提供台湾交通平衡发展。

改革台铁是为了人民

未来车票不应该是台铁的主要收入来源。台铁的收入现分为运输本业收入与附属事业两部分,运输本业呈现基本持平,附属事业自 2010年起逐年成长,但债务处理仍是大问题。

在台湾提起火车站,印象就是繁荣的位置区块,台铁管有之土地资产,可开发利用资产约计262公顷,因为相关法规限制、文资保存及分区变更等困难,致使开发过程延宕,需透过国有财产署及地方政府都计审议配合改善现况机制。经营组织朝区域中心整合调整架构,台铁可以弹性落实,如资产活化多元开发、服务品质提升,把现有土地资源、车站优势区位发挥,让更多消费者选择使用台铁服务,创造新的利润空间进而财务重整,解决长期亏损问题,达到改革的期盼。

安全的台铁主要在于「人、路、车」三大部分。人:管理层与实务人员、新人招募与离退安置、乘客相关经营议题。路:高风险轨道路段强化管理、截弯取直工程把可能风险降到最低。车:妥善率提升、列车进行总体检,如自动列车防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ATP)的强化分为地面装置与车载装置两大部分连结,也就是在轨道路线上,感测器要能提前向列车传递速限资讯及前方危险情况。车跟路主要就是科技的问题,清华大学李家同教授曾致函总统点出建言供参考,如因为基础科技投入不足,造成轨道安全问题是不应该的低端政府失灵,这是公部门可改进执行的。

日韩铁道经验

2013年起日本国土交通省与我交通部就有业务交流,在调查意外事故的方法、铁路安全管理等议题上交换资讯。日本产经新闻报导,日本交通大臣赤羽一嘉表示,台湾若提出需求将提供对整顿铁路安全制度建议等。

早期日本国有铁道的债务问题与台铁相似,因老化的组织制度及搭乘率下降,累积37兆日圆的巨额债务。1987年日本为了解决亏损将国铁分割民营化,移交由JR集团不同公司经营,以营利为主要目标,活化地产盖商场在精华地段设站经营不动产。为提升客流量改善服务品质,治安、清洁明显强化,但铁道经营并非其主要获利来源,而是靠不动产事业与百货商场来赚钱。

此外,台湾经常拿韩国当竞争对比,在轨道发展上韩国经历20年努力,也从向国外买车与设备和台湾一样的铁道输入国,如今跃升为有能力设计制造的铁道输出国,台湾将引进520辆最新型区间车EMU900就是由韩国现代Rotem厂商得标。

而轨道维修项目需有国内自有产业供应链的支援,有好的经验就虚心学习能加速改革,国家轨道产业可长期计划整合台铁、高铁、捷运、轻轨系统,方能降低进口产品依赖并缩短待料时间。

总之,台铁的改革之路是一条漫漫长路,也是一种意志与决心的考验。如果王国材还把自己想像是一只「囚鸟」,如何能承担起这样的改革重担。希望新任部长能以台铁人的使命,心中有人民,而不是只有长官。改革台铁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作者为国立空中大学助理教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