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杂志/台南 第一民宅风华再现
「赤崁玺楼」原屋主为洪定根、定基两兄弟,早先在他处开设「东亚制靴工场」,后于现址兴建此楼。由于不同楼层露台栏杆上各设有铸铁「洪、东、亚」三字,也因此被称为「洪东亚大楼」。虽然建照登记于民国四十二年改建,但从日治时期的美军空照图中便已可见此楼的痕迹,因此推测本楼建造年份应是西元一九四五年之前,是一栋至少七十多岁的老楼房了,与现今中正路上的「五栈楼仔」林百货是同一时期的建筑。
邻里间多年来流传着一段孝亲故事,讲的正是洪氏兄弟建造此楼的缘起。早年娱乐活动甚少,据说当时洪母喜好到大舞台戏院看戏,但因年事已高,再加上缠足多年,行动相当不便,两兄弟为了让母亲方便看戏,于是在邻近处购地盖了这栋四层楼半的「孝亲楼」,走出巷子便是戏院,随后也将皮件公司迁移至此,满足办公与就近照顾母亲的需求,成为一段乡里美谈。
皮件商人兄弟档为母兴建 「洪东亚宅」传为地方佳话
聊到大楼建筑的装潢特色,便不能不提到里里外外许多形状与开法不同的木窗,各种大小圆窗、方窗、八角形窗棂等,在不同位置以推拉、旋转、上下、左右等窗户开关方式,对有兴趣观察学习老屋木窗的朋友来说,能在一间房子就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工法,可说十分难得。
餐厅老板夫妻叶先生与Emily购入此宅后,才发现七十多年的老屋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整修过程除了整栋房子的管线水电重拉,并把这些线路重新藏在天花板与墙壁中,两人心想,当年能够兴建如此豪华、坚固的老宅肯定煞费苦心,既然如今成为新的主人,也一定要善待此宅,于是苦寻许多老师傅以传统的方式重做老窗框、木梯、一道道手工磨亮磨石子地板,再细心填补洗石子墙上的一道道裂缝,就是要让这栋房子回复原来的模样。
随着整修过程陆续进行,老板娘也产生收集古董的兴趣,从寺庙木构门楣、古老大钟,甚至是卫生间的传统马桶,巧妙与这栋和洋混合式建筑结合。
为了纪念原屋主兄弟的母亲,Emily以「母亲的爱就像蓝天一般覆盖着大地」做为主题,屋中选用蓝色做为主要色系来装潢,并搭配欧系的古董灯饰,呼应餐厅无国界料理的调性,强调不同文化的美也可搭配合宜。
赤崁玺楼提供的蔬食料理,从食材准备到烹调摆盘都是Emily回馈顾客的诚意,每道端上桌的菜都是一盘故事。我们建议不妨选在晚上前来,楼房在灯光映衬下更加美丽,在号称日治时期台南第一民宅的赤崁玺楼,坐在有如欧式小沙龙的包厢中,享用精致养生的蔬食料理,饱腹之余,又可欣赏老屋之美,一举数得。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好房网HouseFun》杂志2017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