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墙/「减税大红包」只是小确幸 翻转消极减法思维

▲每年报税季,部分民众国税局现场报税。(图/记者谢婷婷摄)

年底选战渐趋白热化政府此时推出「减税大红包」,莫不让人联想与「政策买票」有关。据悉,财政部研议修改基本生活费用计算方式,将薪资所得特别扣除额排除;预估受惠的综合所得税纳税户将从21.93万户大幅提高为149.63万户,并将追溯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明年5月申报综所税时即可适用;效率之高,无不令人啧啧称奇。

虽然,财政部此举系基于「纳税者权利保护法施行细则」规定,当「基本生活费总额」大于「免税额+标准/列举扣除额+薪扣额」,差额得在综合所得总额中减除,似乎依「法」有据。但笔者认为此种「减法」思维,疑虑却不少。

一、减税是一种财政政策,但成功者

按凯因斯经济理论,减税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例如在经济呈现衰退的时候,政府可以实施减税来提振民间投资消费,增加有效需求,借以维持就业及经济成长。

1980年代,美国面临财政与贸易双赤字,经济衰退;雷根总统断然实施减税的「供给面经济学」,以挽救衰弱的美国经济。此举与著名经济学家拉佛尔(Arthur Laffer)所主张的理论「当政府若将税率降到适当水准,税收反可极大化」一致。可惜的是,雷根的政策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川普上任后仿效雷根,通过实施《减税及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同时松绑行业监管法规,希望鼓励美国制造业班师回朝,并借此带动美国企业海外获利回流;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加速投资及经济成长;但能否达到预期成效,仍需要时间观察。

二、台湾实施减税救经济,效果不如预期

如前所述,透过灭税刺激经济成长虽有其理论基础,但因内外诸多因素干扰,以致成功者寥寥可数。2009年,马政府将遗赠税由50%一口气降为10%,此税率大致与海外避税成本相当;希望能让藏避在海外的资金流回来,增加税收。结果却导致税收减少、富二代满街跑乱象

2010年5月底,立法院院三读通过所得税法》第5条及第126条修正案,将营业所得税由现行的20%降至17%,并于当年开始实施。当时的减税理由系基于,工商界不少人士认为台湾营所税超过竞争对手国甚多,严重影响投资意愿及国际竞争力应予以减税。据经济部当时的估算,认为降税后可产生690亿台币的经济效益,经济成长率可增加0.5%,实施多年后的结果呢?经济依然「闷」,依然居亚洲四小龙之末。

林全任内再次提出健全税改方案,适度增加营所税收、减少综所税收,好拉近二者差距,维持一定的公平性与累进性,以期提升经济效率。今(2018)年初已通过税改方案,确定将营所税由17%提高为20%;同时还将营利事业未分配盈余加征营所税税率由10%调降为5%,适度减轻须藉保留盈余累积自有稳定资金之企业所得税负,并自今年实施。但能否达原先预期的减税效果,让众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台湾喊了几十年的企业转型升级,如今升级成功?大家心知肚明。

为何减税不能达到救经济目的?因素不一而足,但国内的投资环境恶化绝对是难辞其咎,除五缺(缺水、缺电缺工、缺人才、缺土地)外;台湾系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外贸成为经济成长重要引擎;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则是发动引擎的关键;但台湾在两岸官方关系恶化下,平添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阻力。尤有进者,面对全球化下的资本快速移动,台湾在低利率及低投资报酬下,资金外流严重,实难以借由减税之「减法」思维来刺激消费、投资及缩小贫富差距

笔者以为,「减税大红包」只能为民众带来「小确幸」,无济于薪资、消费、投资及经济增长。政府除了致力于健全公平税制外,何不重新思考「加法」思维:

一、与其花数千亿银两于前瞻基础建设,无宁投入更多资源改善投资环境,让「五缺」成为「五不缺」。若能「五不缺」,体质健全,适当提高利率,自然吸引国内外资金来台投资,也能降低资金外流,收「一石二鸟」之效。

二、投资环境改善,消费与投资增加、企业获利提高、薪资改善,进而创造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

三、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及合作:两岸产业优势互补,透过供应链合作,创造供应链价值,就是一种「加法」思维。综合言之,这种努力把饼做大的效果,应比减税政策来得有效。

好文推荐

李沃墙 即时评论/「赖神」非神 建立极端雨量大数据模型刻不容缓

【里拉暴跌】李沃墙/十年魔咒再现?

【AI大趋势】李沃墙/台湾发展AI的五缺

区块链风潮】李沃墙/防制洗钱 善用区块链技术3特点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李沃墙,现任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专任教授及两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为富华创投及兆丰第一创投董事、品丰投顾荣誉顾问。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