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立/扫除囤房炒作歪风 从提高囤房税开始

建商投资客长期来靠着偏低的持有成本来囤房,进而扭曲了房市供需价格。(示意图/取自pakutaso)

李兆立时代力量智库执行长

最近因为立法院出现「提高囤房税」的修法草案,让囤房税再度成为讨论焦点。

第一种讨论是,政府该不改出手打房?这类论点的主要诉求是,房价如果剧跌,会造成对不动产大量放款的金融市场崩溃。

然而,这个符合金融常识答案,其实是在打稻草人,因为当前所有针对台湾居住困境提出政策建议的人,「没有人」主张过要房市立刻腰斩。

大家都很务实思考的是,台湾高达9倍的购屋痛苦指数(也就是房价所得比,正常值为5,台北是15,新北是12.7)及高达86万户空屋的「高房价高空屋」问题,是不是长期扭曲的市场失灵?如果是,政府该做的是什么?

提高囤房税,就是透过增加囤房成本来遏止炒作,进一步引导空屋能正常释出,当然是该做的事之一。

第二种讨论是,课「那一点点」囤房税有用吗?那些囤房大户家财万贯,每年多缴个几万元对他们有差吗?

解决问题就要找痛点。至于什么是痛点,可以从「制造问题的人在意哪些事」来找答案。

首先要跟大家说的是,台湾其实本来就有「囤房税」的设计,那为什么没有发挥遏止囤房的实际效用?一句话讲完,就是被地方金权政治封印了。

▲台湾高达9倍的购屋痛苦指数,让许多年轻人上班族望「房」兴叹。(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现行房屋税条例》原本就规定,针对囤房,地方得订定更高的税率,但现实上多数地方政府和议会,不是没有订定高税率,就是税率拉高没多久就急着调降。

远的不说,2017年就发生了台北市新竹县议会调降囤房税的争议,台北市还另外赠送了「建商囤房宽限期」从一年拉长为三年。为此,台北市府急忙撇清「被突袭」,新竹县则有二位议员辞职以示抗议

更经典的是新北市,囤房税提高还不到一年,议会就在选举结束后两周急忙召开临时会,把囤房税又降了回去。

如果囤房税真的不痛,为什么囤房大户们会压着地方政府和议会,甘冒争议也要急着调降?

提高囤房税要锁定的,向来是那些人数只占5%的囤房大户,也就是投资客和建商。所以,只拿一户的房屋税来宣称「只多几万根本没用」的说法,其实忽略了当囤房数量大时,加起来就会很可观。

更可怕的是,这些建商不仅绑架地方政治,甚至成为政治的一部分。例如,中国国民党籍的新北市副议长陈鸿源,旗下就有四间建设公司、400笔土地建物

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囤房税真正发挥效果,必须透过中央修法,来斩断地方金权的绑架。

第三种讨论是,囤房税不是万灵丹,真要解决高空屋高房价,怎么不谈租屋市场、房市透明、利率过低、实价课税、社会住宅等课题

事实上从来也没有人宣称过,只靠囤房税就能实现居住正义,上面提到的政策方向,如果大家能够有更多的讨论及推动,相信所有支持居住正义的人都会乐观其成。

时力版本的「囤房税提高」修法草案。(图/时代力量提供)

例如,内政部2018年提出的「实价登录2.0」就应该完整通过,让房市资讯真正透明;内政部2017年喊出下一阶段要推「实价课税」,我也乐观其成;低利及过多银行贷款集中在不动产(不动产贷款占GDP比例高达48%,远高于国际「泡沫化指标」的40%),排挤产业投资的问题,我也重视并希望解决。

重点是,这些对于居住正义有益解方,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囤房税有它的任务,那就该努力推动。

囤房税的第一个效果,就是遏止炒作。建商和投资客长期来靠着偏低的持有成本来囤房,进而扭曲了房市供需及价格,所以就该提高成本来压缩套利空间,才能降低囤房诱因,让空屋能正常释出。

伴随而来的第二个效果,就是吸引更多空屋进入买卖及租赁市场,甚至进入政府「包租代管」的协力平台。不仅让年轻人在租屋时能有更多选择,未来也更有机会用合理价格买到心仪的房子。

当然,除了其他政策需要被讨论推动,囤房税本身也还需要更多配套。例如,囤房税的收入要专款专用在租屋补贴上,以及透过租屋所得分离课税及不追税等方式来建议诱因,让更多租屋能够走出黑市,接受透明纳管,来给予租屋族更多保障。

台湾长期以来「高房价高空屋」的市场扭曲,问题成因很复杂,解方自然也要多管齐下,囤房税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解方都需要制度性的改革,希望所有关心居住正义的朋友,一起来找答案,而不是把力气浪费在打稻草人身上,只会让现在「居住不正义」的既得利益者笑呵呵而已。

热门点阅》

►对治「高房价」的致命武器

►「40年房贷」要缴到眼茫茫发苍苍?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