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投资陆股 重新聚焦企业获利
在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的同时,中国股市开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跌走势,主要因为市场担心2021年第一季将成为全年的经济增长高点,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市场对于中国2021年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加上殖利率扬升,过去被追捧的白马股大幅下跌修正。
中国股市修正至目前位置,空间上短期应已达满足点,但时间上仍有待市场消化对于流动性是否会缩紧的忧虑,将焦点重新聚焦回到企业获利,关注基本面推动的行情。
中国公布的第一季多项经济数据,包括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零售销售数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显示经济表现强劲。其中较受到瞩目的是进口数字,3月份进口数字大幅优于预期,有助于消除市场先前对于出口强劲但进口疲弱,代表中国内需市场其实很脆弱的忧虑。
大幅优于预期的进口数据若可持续,市场将会慢慢将重心转移至中国,不仅受惠海外强劲复苏所带来的需求提升,内需市场一样需求恢复。
除了进口数据之外,市场担心的通膨问题并未发生,核心通膨仍处在低档位置而PPI却强劲反弹,这代表市场无须太多担忧因为通膨而带来的过度货币紧缩政策,而PPI是企业获利的先行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是否会执行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引发这轮A股修正的主要原因之一。信贷增速放缓早在市场预期之内,3月公布的信贷增速也如预期的下滑。但仔细观察新增社融结构可以发现,当中影子银行贷款规模下降、偏紧的房贷政策也造成房地产相关贷款下降,居民及企业短期贷款下滑,但居民及企业尤其是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加,这显示企业融资需求依然旺盛,配合核心通膨仍在低位,货币政策的急转弯机率是很低的。
目前正值财报季,各企业年报纷纷出炉。目前为止,98%恒生指数成分股及93%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已公布2020财务年度业绩,其中不论营收、净利润增长都高于市场预期。
未来,市场对恒生指数、MSCI中国指数及沪深300指数2021年营收增长预测分别为增长7.6%、16%及11.9%,净利润预测分别为增长16.4%、17.1%及18.7%。
回顾A股历史,史上造成单边熊市的共同特性都是企业获利处在下行过程。历史上企业获利上涨周期一般平均持续六~七季,依此推论,中国企业获利上涨周期反转最快也要到2021年年底或是2022年的第一季。配合PPI上涨周期、PPI与企业获利高度相关,都可以推论出企业获利上涨周期并不会在上半年终止,2021年将会是企业获利基本面思考重要于流动性紧缩的一年。
另一项市场近期关注的重点就是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议题。过去市场并没有太过关注碳排放议题,直到这被提升到国家政策地位,目前部分省政府更将原本2025年的碳达峰目标提前至2022年,相关政策将会影响到中国部分产业,有人将此政策视为部分行业的第二次供给侧改革,除此之外,部分过去被忽视多年的产业也将因此政策受到关注。
近期股市的修正主要集中在过去持股较为集中的经营效率良好的白马股,市场担忧这些公司是否会因此不再受到资金追捧。若是对照美股经验,优质企业最终还是会受到资金的青睐。在景气走扬及产业回升的过程中,预期企业获利将持续上修,当市场受到短期利率影响而修正时,则是对成长性类股加码的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