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走路变慢、体重减轻...别只当老化!4成长者陷「衰弱前期」

台北慈济医院家庭医学老人医学门诊医师林纯聿。(图/台北慈济提供)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观察家里长辈开始走路变慢,容易疲累,体重变轻还以为是正常老化?医师提醒,这些迹象可能是「衰弱」的表征,也是高龄者的风险指标,为影响老年人失能、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82岁李婆婆每天疲倦、食欲差、白天嗜睡,下床活动意愿降低,来到门诊检查发现为衰弱合并老年忧郁,在药物与复健配合下,不但行走能力长足进步,也恢复过往精神

收治个案的台北慈济医院家庭医学科老人医学门诊医师林纯聿表示,李婆婆本身有慢性疾病,因为跌倒骨折,术后日常生活功能大幅下降,入住养护机构。虽然伤口已愈合,却仍每天疲倦、食欲差、白天嗜睡,下床活动意愿降低。

经检查排除疾病可能后,评估为衰弱合并老年忧郁,进行整合药物,卫教家属教导复健运动,三方共同努力下,三个月后,李婆婆已能用助行器行走,六个月后,更进步到自己使用单边四脚拐杖走路,食欲、力气大幅进步,恢复过往精神。

林纯聿指出,衰弱是从身体强健到功能衰退的变动状态,经常被误以为是正常老化过程,实际上,若能早期发现衰弱情形并介入,就有机会延缓衰弱状态、延缓失能。

衰弱大致分为前期、中期、末期三阶段,一般而言,衰弱前期着重调整生活模式,借由营养及运动来改善衰弱情形;中期强调跨领域医疗团队介入,全面检视是否有不当用药及其他危险因子,并建立照护计划;当病患进入到行动不便、日常生活完全依赖,就属于末期阶段,需提早讨论安宁缓和照顾。

林纯聿提醒,民众应积极面对「老」的来临,在衰弱前先行改变生活作息、维持均衡的营养以及好的运动习惯。若大于70岁长者或一年内出现非自愿性体重减轻大于5%的65岁以上老年人,均需由五项目来评估「衰弱」情形:

1. 速度缓慢:行走六公尺时间大于7.5秒(即每秒小于0.8公尺)。2. 无力惯用手最大握力男性小于26KG、女性小于18KG。3. 体重减轻:体重较前一年减轻超过4.5公斤。4. 疲惫:过去一周超过三天,做事情感觉费力无法出门。5. 低活动:男性一周消耗卡数小于383卡;女性一周小于270卡。

若符合一至两项,属衰弱前期,建议调整饮食、运动、每年追踪;若超过三项,就为「衰弱」表现,可前往老人医学门诊进行整体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