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过劳认定Q&A一次看 「每月加班逾80小时」就成高危险群

▲近年来台湾过劳死案件层出不穷,引起各界关注这个议题。(示意图/ETtoday资料照)

记者纪佳妘/台北报导

台湾职场普遍出现「上班打卡制、下班责任制」的情形,让上班族不得不当「拚命三郎」,造就过劳血汗工作环境,以致过劳死的案件频传劳动部近期修正「过劳认定参考指引」制作Q&A问答集,供劳工朋友做为参考的依据。

劳基法新制今年3月上路,劳动部职安署配合检讨「职业促发脑血管心脏疾病外伤导致者除外)之认定参考指引」,加强说明各项工作负荷评估及计算方式,并就过劳评估的医学观点、认定要件、认定工时标准合理性,及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及加班时数的认定方式等,制作Q&A问答集。

近年过劳议题备受外界关注,随着产业工作型态改变,部分劳工因高工时及高压力,使得工作负荷过重而促发脑血管及心脏疾病。职安署特别邀请法学与职业医学等专家共同研商,历经三次会议讨论后做出修正,考量全球只有日本韩国及台湾将职业促发脑血管及心脏疾病列为职业病保险给付范围规定是参考日本现行基准,且与韩国差异不大,因此修正不调整「量」的计算,而修正工作负荷等较为正确精准的描述文字

▲针对过劳认定有相关疑虑者,职安署提醒有两种方式可以进行解惑。(示意图/记者周宸亘摄)

根据过劳认定参考指引修正版,「不规律工作」、「工时长」、「作业环境有异常温度噪音时差」、「轮班夜班工作」,都有机会引起过劳情况发生,进一步促发脑血管及心脏疾病。举例来说,以现行工时每周40小时计算,每月工作总时数约为176小时,一旦超过就算加班,评估发病前1个月内加班时数若超过100小时或发病前2至6个月内,任一期间每月平均加班时数超过80小时,即可认定成「极强相关性」。

职安署指出,该指引是提供政机关处理职业疾病认定及医师诊断的参考,进一步缩短审查认定期程,以及确保认定见解的一致性,不过实务上认定是否过劳,仍须由医师按照个案工作负荷情形加以评估。对于过劳认定还有相关问题者,可上「职业伤病管理服务中心网站」查询或洽职安署委托办理的各区职业伤病防治中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