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跨越六座大山 是台湾朝野全民的共业

台北美国商会公布2015商业景气调查,有逾6成会员厂商看好台湾未来5年景气,看好比例是近3年来首次正成长。(图为民众购物,本报系资料照)

台北美国商会上周公布2015商业景气调查,有逾6成会员厂商看好台湾未来5年景气,看好比例是近3年来首次正成长。但是外商来台投资在商言商,除了在意投资获利表现之外,更在意的是投资环境的友善性和可预测性,以免影响未来长期投资的规划布局。而从投资风险评估的角度来看,美国商会的调查报告胪列了多项他们感到忧虑或关注的事项。这些在我们看来也许是耳熟能详的老生常谈,从外商口中再次点明,并非意谓远来的和尚才会念经,反而恰是凸显我们似乎陷入积非成是,或至少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盲点和偏失。所谓他山之石足以攻错,借助外商的直言,我们期待能成为刺激台湾向上提升的正能量。

归纳美国商会对台湾总体投资环境的批评或建言,大致可区分为两大面向。第一个面向指涉的是政府部门体系运作的不足或不符期待之处,包括台湾法规解释不一致性、行政效能不彰以及法规不合时宜等3项。而另一个面向所指涉的则是更宽广的对台湾整体投资环境的评价和疑虑,包括对国内朝野恶斗的忧虑,对台湾争取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的期待,以及对两岸服贸协议后续法律程序悬而未决,可能产生国际信用问题的疑虑。

进一步检讨分析美国商会所关注的这六大议题,总体以观,的确堪称是影响台湾向上提升的六大罩门。不过,如果逐一盘点,每个议题的性质、影响层面乃至解决问题的时效压力并非雷同。如何别其轻重缓急,予以对症下药,自然也就成为台湾无可逃避的挑战课题了。

足以影响台湾进步提升的第一座大山,所谓台湾法规解释的不一致性议题,可以说是存在已久的课题。事实上不只法规的解释往往因机关或因人事的更迭而不一致,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力度强弱,不只外商感到无所适从,国人遇到更往往只能徒呼负负。要解决这种沉疴,公部门体系也不是没做过努力,但显然绩效不如大家期待,只能寄望能继续加把劲,彻底扬弃因循本位、各自为政的积习。

第二座大山触及政府行政效能不彰的课题,相较而言这可能是比较空泛的指涉。事实上行政体系近年来大力推动政府服务品质的绩效评比,特别是在资通讯服务的便捷性和创新加值服务方面有显著成效。但还是被外商提列,也许只能说不能因比过去进步而自满,提升行政效能本质就是无止境的追求,百尺竿头还要更上层楼。

三座大山触及法规不合时宜,美国商会直言台湾法规太过「闭门造车」,往往不了解国际潮流方向。有关法规不合时宜的议题,不只是既成的事实,而且更是于今为烈。处今网路快速变化的颠覆年代,法规的滞后与闭门造车,带来的影响是立即和全面的。台湾的行政和立法部门对此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台湾的朝野恶斗没完没了,不只导致台湾因内耗而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噜,于今连外商也看不下去了,这真不知道算是当局者迷,还是旁观者清。但无论如何,朝野如果继续玩这种零和对抗游戏,可以断言台湾不会有明天。

当台湾的有识之士忧心争取加入各种国际经贸区域合作组织处处受阻,可能使经济发展陷入边缘化困局之际,美国商会的报告也表达同样的关切,从而有高达83%的受访企业支持台湾应加入TPP,并相信台湾有能力达到加入TPP所需要的门槛标准。外商的乐观期待,及表态期盼美国政府能协助台湾加入,自然为吾人所乐见,但加入TPP意谓台湾要做出更大更多的贸易开放,而台湾的民粹与本位,将是最后能否跨越这座大山的检验指标了。

最后一座大山触及两岸关系议题,但美商真正关切的是如果台湾连已经谈好签约的服贸协议,都可以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予以延宕、搁置,则未来台湾对外所洽谈的经贸协定,是否也跟着生变。我们必须说,美商的忧虑并非无的放矢。在商言商,如果双方的合作协议存在不确定性,生意肯定做不下去。同理政府的政策与法令如果缺乏可预测性,可以朝令夕改甚至翻脸不认,招商引资只能沦为空谈。综而观之,这座大山无疑是台湾当前最难跨越的罩门了!

当台北美国商会对台湾景气调查看好率出现近3年来首次正成长,财政部统计去年税收创下历史新高,这代表台湾还有一搏本钱和机会,但是横亘在前的六座大山如果跨越不了,当下的荣景并不可恃。台湾必须向上提升,否则不进则退,这是大家的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