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不用再冰敷?运动伤害处理新原则:PEACE LOVE

文/叶懿德 图/叶懿德制图

近几年运动风气盛行,从事重训马拉松骑单车等运动的民众愈来愈多,但也不免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因为意外、姿势不当产生运动伤害,大部份的民众对于这些拉伤或扭伤,第一直觉反应就是要冰敷、多休息,但如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针对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伤害给出最新处理原则:PEACE&LOVE

运动伤害处理,不少民众可能熟悉的是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POLICE原则(保护/适当负荷/冰敷/加压/抬高),如今最新的软组织处理原则除了有急性处理的PEACE之外,也加入了亚急性阶段的处理建议LOVE,更强调了教育患者心理层面对于伤口修复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叶懿德制图)

PEACE指的是急性伤后处理的原则,力康运动医学机构物理治疗师张高华指出,一般来说急性期大概是伤后的1~3天,但其实急性期的长短因人而异,还是要看伤口状态和严重、深浅程度来判断。

Protection 保护

应减少负荷、限制活动1~3天,避免、减少组织出血,防止伤势扩大,并降低恶化伤势的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休息也要适量,因为长时间休息会影响组织的强度品质,若疼痛缓解后,可开始进行适当运动。

Elevate 抬高

把受伤的部位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这样能促进回流,减少、消除肿胀反应。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消炎处理

受伤后的发炎反应能帮助组织进行修复,但消炎药会抑制发炎,同时也会减缓修复,让伤口修复时间拖得更长。

「我也认同应尽量避免使用消炎药,但这并不代表绝对不能使用,」联新国际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又铨表示,应该视伤势严重程度来判断,若是轻度、中度的发炎应尽量避免使用消炎药,但可以吃止痛药缓解疼痛感,严重发炎或有合并感染时,则可考虑短期(7天以内)的消炎药,避免发炎范围扩大。

Compress 加压

利用弹性绷带等对伤口进行加压,有助于改善关节肿胀和组织出血。CrossFit Loga防护教练李浩宇指出,若是受伤当下手边没有弹性绷带可以进行加压,其实也可以选择长袜或是护膝、护踝护具给予紧急的基本加压,避免患处过度肿胀、疼痛。

Educate 卫教

鼓励病人主动处理伤痛、教导正确观念,可以帮助伤口恢复得更好,应避免过度依赖针灸、电疗被动式复健或不必要的治疗与手术。

「不痛不代表伤好了,」刘又铨指出,不少民众受伤后容易聚焦在疼痛处理,忽略了修复的重要性,这段时间要指导病人,急性期过后到亚急性期阶段时,应该要如何帮助伤口修复。

刘又铨强调,不同的组织需要的修复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肌肉需要1~2周,肌腱需要2~4周,韧带需要6~8周才能恢复到接近原本正常的状态,较严重的损伤、患者年纪较大、或是较慢性的问题,则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应该要让身体和组织修复到原来的状态,民众才能从事原来的运动。

(图片来源:叶懿德制图)

在急性期过后,即可遵循LOVE亚急性期处理原则,「如果伤口没有红肿、发热等现象,基本上就可以开始进行亚急性阶段的处理。」刘又铨解释。

Load 负荷

不少民众会以为受伤后就是应该好好休息,但其实在初期的疼痛与肿胀获得控制后,就应该尽快在伤口不会疼痛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承受负重,刺激组织修复,重塑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功能

Optimism 乐观面对

「心理层面对伤口修复非常重要,也会影响患者是否能积极面对、处理自己的伤痛,」李浩宇表示,防护员最大的功能除了是伤痛上的紧急处理外,就是增加受伤民众的心理支持、稳定情绪、增加信心,对伤口修复有正面影响。

Vascularisation 心肺循环

以适量的有氧心肺运动来刺激血液循环,有助于伤口复原。「身体休息不动的时间愈长,体能下降愈严重,在受伤后尽早进行不会诱发疼痛的有氧运动,是维持体能的关键」刘又铨说。

刘又铨建议踝关节膝关节或是腰椎受伤的民众可以进行水中有氧训练,透过水的浮力减轻负重,同时又能达到训练效果,像是在水中做韵律操、跑跳、单脚站甚至漫步都有用,以脚踝扭伤为例,能透过水中单脚站训练踝关节的活动度,也能增进平衡感

水中运动好处多多,不只能减轻身体承受的压力,水压也能帮助身体提高本体感觉、减少组织肿胀,水中的涡流效应也有止痛的效果。

Exercise 运动

「现在的观念是伤后要尽早活动,适当的复健运动可以帮助组织愈合,复原的品质也会比较好。」张高华说。

受伤后应尽早开始运动有助于恢复活动度、肌力和本体感觉,「以下半身受伤为例,训练上半身的同时,也会慢慢提升下半身及核心的状况,对患处修复也有帮助。」李浩宇表示,但他也强调,这个阶段的训练应该遵守无痛原则,在增加训练强度时也要以不会产生疼痛为前提。

对于最新的软组织伤后处理原则,专家们基本上都认同,但也强调处理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应该依个人伤势状况做调整,并提醒民众,若是严重受伤应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协助和治疗,帮助身体恢复。

其实受伤后到底需不需要冰敷一直被长期争论,这次提出的伤后处理原则也把「冰敷」拿掉了,而最初提出RICE运动伤害原则的美国运动医学博士默金(Gabe Mirkin)也已推翻了自己所提出的冰敷理论。

默金表示,冰敷虽然被认为能减轻疼痛,但会减缓发炎、拉长修复时间,和消炎药一样会减缓伤口愈合速度,默金建议,若想以冰敷止痛,可在受伤后,短暂冰敷10分钟、休息20分钟,并重复1~2次,伤后6小时就不需要冰敷。

「并不是绝对不行冰敷,而是要看当下的状况,冰敷依旧是伤后处理的一个策略,」张高华指出,如果受伤现场没有可以帮助加压的东西,也无法将患处抬高防止肿胀时,也可暂时冰敷做紧急处置,减缓肿胀的情形,或是当受伤组织温度很高、疼痛非常剧烈时,仍然可以稍微冰敷一下。

李浩宇也表示,虽然对于伤后需不需要冰敷有些争议,但他在面对受伤的民众时,第一时间处理还是会选择先冰敷,冰敷除了可以降低发炎反应、抑制疼痛外,民众看到防护员有立即进行处置,也有助于稳定他们的情绪。

延伸阅读:

增肌不受伤,重训这样做

2个拉筋动作 轻松远离肌腱炎

图解】7个常见的运动抽筋部位 缓解方法一次看

运动后伤筋错骨,吃什么好得快?

小伤不要变病根 如何找对的医师治运动伤害?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