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竞争加剧 ETF将客制投资组合

文/Smart智富杂志 贺先蕙

国内挂牌交易的ETF(指数股票基金)已达百档、市场龙头元大投信总经理刘宗圣指出,ETF市场将由过去竞发产品、拼成本,演变成竞争客制投资组合的设计能力。

根据投信投顾公会统计,截至2017年9月底,有31档新推出的ETF挂牌,国内挂牌ETF档数首度突破百档大关产品类别包括债券、海外股票、外汇、大宗商品与特别股等。随着市场竞争愈趋激烈,新年度ETF市场会如何发展?针对投资ETF的新趋势,《Smart智富》月刊社长朱纪中特别与有「台湾ETF教父」之称的刘宗圣,进行3次对谈。以下为首次对谈纪要:

《Smart智富》月刊社长朱纪中(以下简称「朱」):国内首档ETF─元大台湾50(0050)上市挂牌已14年,直到2017年9月底止,ETF市场已经从股、债、商品到外汇,4个类型都有了,多空操作也从正向1倍、2倍,到杠杆反向1倍,甚至连强调Smart Beta(智能选股)特色的ETF都已推出。单就产品型态,可以组成一个「4×4」的多元投资组合。展望2018年,投资人投资ETF将出现什么样的新样貌

元大投信总经理刘宗圣(以下简称「刘」):坦白讲,不同种类的产品会愈来愈多、参与者也会愈来愈多。有些业者可能在这个主升段(指ETF市场规模)会如雨后春笋般的进来,使得台湾整体ETF市场有更多参与者加入,当然也可能导致价格战发生。不过,慢慢的,投资人也会在这个发散的过程里,发现不晓得要买什么样的ETF,或者什么样的ETF较适合(自己)。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地貌(landscape)和天际线(skyline),重新回头去看台湾ETF市场下个世代或下个阶段的发展。我们讲的「天际线」就是ETF的品项、市场和规模。现在你看到的市场天际线非常蓬勃。但我们更重视整个「地貌」,地貌代表的是ETF客户结构。如果「地貌」没有改变,天际线一直发展下去,它就会变成一个「零和游戏」。

朱:变成「零和游戏」?你的意思资金只在各家投信间因为发行新商品而跟着流转,总体资金没有增加?

刘:对!如果客户结构没有改变,你就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一直增加供给。因此,投信公司就不再能「先做产品、再来行销」,而是应该翻转过来,变成「先有客户、先了解客户需求、再来做产品」。以前,这很难做到,为什么?因为以前ETF种类不齐全,如何为投资人提供解决方案?但现在ETF型态已经有「4×4」这么多。我觉得,这时作为ETF的发行商就应该要试着「收敛」。

朱:何谓「收敛」?过去ETF发行公司都在比赛哪一家能快速发展出新型态的商品,这样的竞争方式将会改变吗?

刘:我们(指元大投信)未来将更着重整个「地貌」的改造。过去ETF很多时候是「企业对企业、再对消费者」(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简称B2B2C),因为投信不能直接销售(编按:中间须透过券商),消费者跟「我」这个卖方,是有一段距离的。所谓地貌的改造就是要把B2B2C,先转变成「企业对消费者」(B2C)。可是,因为B2C还是产品推动的概念,我们最终希望是再把B2C变成C2B(消费者参与的商业模式)。

朱:你的意思是引导客户的需求,让客户直接参与新产品的设计?

刘:是的!像在2017年,很多金融机构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能有「低波动、高股息」的ETF商品,我们就量身订制这样类型的产品给他们。我们希望接下来更多发展「消费者参与的商业模式」,最后甚至收敛到C2C(个人对个人的消费模式),C2C就是变成客群导向。现在有很多投资者俨然是意见领袖;又或者像所谓的机器人理财,客户可透过既有的工具或一些模拟,自己创造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资组合,等于是自己当基金经理人

这种开放式平台有几个重要因子,第1是资产类别要够充分。接下来,就要去重新定义原来我们赋予ETF的基本原则,要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编按:ETF因为追踪指数,常被称为被动式投资),除了设计ETF新产品,还要协助市场发展,给投资人一个「投资组合」、「资产配置」以及「风险管理」的观念。换句话说,将来投资人可以按照资产配置的需要,用ETF去做出任何自己想要的投资组合。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Smart财经好读

学会帮自己「减薪」★一次读懂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欧元看升》公开11档欧元基金 让你报酬率汇率两头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