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钦/【准司法官遭退训】司法官的品德考得出来吗?

法官的养成,从法律系、考试到司法官受训,都以法律专业主轴,而审判该具有的人生经验高尚品德等,考试考得出来吗?(图/视觉中国)

近几日新闻报导,预计今年分发的司法官学院第58期的两名准司法官,因不配合指导老师,且于受训时搞失踪,品德分数遭评为不及格,于分发前一个月面临退训处分。令人惊讶的是,两人虽分别在台北、台中见习,但情节几乎相似,即迟到、失踪、迟交书状等等,这显然已不是品德的问题,而是最基本做人道理。这就凸显现行司法官的考试与养成,完全着重于培养斤斤计较于法条文义专家的问题。

目前国内法律系大部分属四年学制,但无论学校名称为何,基本的课程内容,却有极大的相似性,原因无他,正在于考试领导教学。虽然近几年中,诸多法律系,如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真理大学),开始设计专业法律,如《金融法》、《智慧财产法》等的学程模组,以使学校课程与时代脉动接轨,并开设实习课程,期能达到学用合一的目的。只是在法律系学生仍是以参与国家考试,尤其是律师、法官、书记官等考试为优先考量下,就无可避免落入以考试科目为课程重心的窠臼

民国100年以后,律师与司法官特考出现变革:原来的一次笔试改成两次,第一次采选择题,第二试则案例题型。而在考试改变后,考生要准备的科目也变得繁多,两试加起来的科目,已超过二十科。每个法律考科底下,包含诸多章节,故某些重量级科目,如民法刑法、民诉、刑诉、行政法等,每科至少得读五本书以上,对考生来说,早已是稀松平常之事。由于法律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故考生除须熟知各方学说外,对于一些时事议题或较深入的专业分析,必得找寻学者的论文为研读,以免被突袭,这又增加考生的极大负担。

面对如此庞杂的书本与资讯,法律系学生至律师法官补习班补习便成为常态,甚至学生只求考试技巧而不想去思索法律背后的精神,也已不足为奇。会造成如此结果,原因正出在录取率不高。

以律师录取率来说,自100年以后,约有9%的录取率,已比过往高出一倍,但在案源没有增加下,所谓「金饭碗」的形象也逐渐褪色。再者,考选部于107年,加上律师考试的及格分数门槛,这必使得法律系学生在亟欲快速考上的心态下,对法律学习更汲汲于「速成」与「速食」。

相较于律师考试更难的司法官特考,同样有万人报名,但这几年最多只录取百人,在如此低的录取率下,能胜出者必是学霸。考上者是否具有法律专业,抑或仅是很会考试,也无从得知。即便第一试有考法律伦理一科,但所占比重不高,且关于人格与道德,能借由考试得出结果吗?因此只能在司法官受训时,加以观察与评比。

只是根据法务部司法官学院训练规则,虽在第2条第1项,言明是要充实专业知识及养成高尚之品德,但关于品德成绩仅占20%,更重要的是,相关的训练该如何在两年内来养成,实属高深莫测。也因此,所谓司法官训练,虽不能说是把法律系课程再炒一遍,但至少也是完全偏重法律技术层面的训练。除非这些准司法官的行径实在太离谱,否则在受训期间,被以品德不佳退训的可能性,则是微乎其微。

司法官的养成,从法律系、考试到司法官受训,都是以法律专业为主轴,至于审判所该具有的人生经验、高尚品德等等,恐只能依赖实际审判经验去培养。只是公正审判是何等重要的人权保障,是否仅用考试来选出司法官,就属必须重新思考的课题

好文推荐

吴景钦/以贪污罪重办特勤走私

吴景钦/日本大崎案再审驳回看死因鉴定报告的不确定性

吴景钦/马英九泄密案无罪凸显的司法问题

●吴景钦,真理大学法律系所副教授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法税改革联盟发起人及超征还财于民公投提案领衔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