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钦/法治教育能弥补法官与国民法官的不对等吗

▲为避免国民法官沦为花瓶,在未来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司法院与法务部必须强力推动法治教育。(示意图/CFP)

立法院于2020年7月22日通过《国民法官法》,并预计于2023年1月1日实施。因国民法官是采取合审合判审判模式,这就不免让人怀疑,3位具有法律专业的法官是否动辄影响6位国民法官?而在《国民法官法》已经通过,不可能在未实施前又改成陪审制度下,如此的质疑肯定会一直持续。在制度不可能修改的前提下,是否有可能在制度实施前,借由强化法治教育,扭转这种不对等的状况呢?

关于国民法官与专职法官的不对等,除了特殊的评议方式外(可参考吴景钦/附条件的多数决恐让国民法官仅为橱窗作用),也反映在审理程序上。如依据《国民法官法》第69条第1项,关于证据能力调查证据的必要性与法令之解释,乃专属于3位专职法官,虽然为此等决定前,法官可以听取国民法官的意见;国民法官有疑问时,也可请法官释疑,但除非国民法官有足以说服法官的能力与权力,否则最终决定权仍落在法官身上

也因此,为了避免国民法官沦为花瓶,在未来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司法院与法务部恐得强力推动法治教育。而由于国民法官必须与法官共同决定犯罪事实量刑,故除了刑事程序外,也少不了全民对于刑法的了解与认知。只是麻烦的是,目前的刑法条文往往艰涩难懂。

如常引发争议责任能力判断,依据刑法第19条第1项:「行为时因精神障碍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识其行为违法或欠缺依其辨识而行为之能力者,不罚」,如此的文字不要说一般人,恐怕连法律系学生都有解读的困难。甚且,于实际审理上,在精神鉴定者出庭接受交互诘问前,因采起诉状一本之故,国民法官并无法接触到精神鉴定报告,仅能当庭聆听,则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下,如何能为吸收?如何能为讯问?又如何避免被法官所主导?

刑法在未来两年半不可能全面白话文,似乎只能借助较为活泼化的书籍漫画戏剧来强化人民法律意识。如以国民法官沿袭最多的日本裁判员制度来说,从2009年5月21日实施前至今,就有官方民间出版的小说、戏剧、电影、漫画、卡通,甚至电动游戏等等,试图拉高平民的法律专业。只是如此作法的成效极其有限,原因无他,法律本身就是一种专业,不是可以靠动漫影视作品就可以提升到与法官相同的程度

事实上,人民参与审判,所要借助者绝非其法律专业,而是希望借由多元的想法与视野,来弥补司法者的恣意与专断。若果如此,欲想借由强化国民法官的法律专业来与专职法官相抗衡,不仅可遇不可求,也凸显此等制度的先天缺陷。

好文推荐

吴景钦/国民法官中的证据开示问题

吴景钦/附条件的多数决恐让国民法官仅为橱窗作用

吴景钦/对性被害人陈述的补强证据

●吴景钦,真理大学法律系所副教授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法税改革联盟发起人及超征还财于民公投提案领衔人。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