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就是作弊(二)--被欺骗的味蕾

作者邱逸恺(法国蓝带厨艺学校台湾以及大陆南部地区校友会联络人

放眼便利商店、超市、量贩店食品架上,几乎所有产品都经过人工调味饮料零食冠亚军连食材类酱油面食类等的成分表上或多或少也都包含人工调味成分。

为了储存增色、 增味、口味或为成本考量,各种难懂的化学成分添加其中,而科学调味果真让人一口接一口,接着为了解渴又是更多的冷饮来平衡口干舌燥,因此又吸收了更多的糖分,而糖与冰正是诱发过敏和和许多慢性病媒介

商业模式直接影响消费型态,也间接改变食用者的健康状态,但是法律能对生产者加税?健保能对生产者增收? 台湾的法律和判例明显对企业团体有利,就算有可能,成本也必然反映在售价,但售价确实可以抑制一部分的消费,香烟就是一例。

再谈外食,之前在上海曾依照一份上海十大老乱面馆(意即十分出名生意火爆老板姿态高)的排名按图索骥试了七八家,结果大失所望。一家号称每天限量十碗,将鱼骨打成浆做成的高汤面,在附属店家不要加味精后,那汤和煮面水差不了多少。 另一家五星饭店退休的总厨,闲聊时说他的秘诀就是在烧浇头(类似各种烩饭上的主菜)时加上海鲜酱,这味道中上但就是腻口,因为海鲜酱普遍就是众多人工调味的合成品。

总结这些生意十分火爆的店家就是依赖味精、酱油(许多就已经掺有化学成分)等人工调味,如此做法何来技术层次? 倒不是个人口味特别偏淡,而是重口味是要以盐(还未必需要胡椒香料中餐的南北货)和食材混合后自然产生才特别,此外的人工调味酱料就会只是直、浅、腻。

另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已经是餐厅老板兼主厨俄罗斯同学,在实习课时竟将大约60毫升的整罐浓缩蕃茄糊,也就是大约十倍的份量加进自己锅中,笑着说是为了要增加风味,因此依赖人工调味几乎举世皆然,一来取得方便二来节省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

口味各有偏好没有绝对的标准与排名,但当口腹之欲会影响健康时就应慎食,不能因影响缓慢而轻忽。 而直接影响消费者厂商,不靠化学调味就做不出能卖的食品吗?这点就像台湾的媒体,因为消费者 / 观众需要,所以就提供这一类的产出,但身为供应者本应带来正面影响,而非只是短视的赚取快钱。

而要靠消费者改变产品内容也难,这一点看冷饮店和鸡排店密度和增加速度即知。

延伸阅读:

味精,就是作弊

●作者邱逸恺,股市畅销书作者,着有《多空策略交易》、《多空之钥》、《多空交易日志》,欢迎前往个人部落格。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