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面馆重新营运挑战多 涉及食品安全与卫生谁把关?
▲「终于通过了」!无人面馆业者开心秀出食品许可证 。(图/上海噜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半年前一度火爆的无人面馆,试营运短短3天突然喊卡,追根究底,机器煮的汤面在无人监控下,加热后面真的有熟吗?高温下汤面盒会不会融出塑化剂?还有自动贩售机的消毒杀菌问题,这些食品安全谁来把关?
为此,上海市食药监局组织专家成立评审会,展开一连串的风险评估,监管部门要求业者针对与食品频繁接触的关键零件,比如注水口最容易被细菌污染,要全数集中到中央厨房杀菌消毒。
据业者转述,为了达到卫生要求,他们在中央厨房内的工作人员,必须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帽子,用海绵沾上洗洁剂,逐一搓洗零件,再用水冲洗,放置到超声波清洗机与消毒柜内消毒20分钟,才能拿出来用自动保鲜膜机封装。而注水口用一天就要送来清洗消毒。
经过监管单位的严格审核,与业者出示了第三方的送检报告,最后才取得全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重新在上海试经营起无人面馆。
▲ 智能现榨果汁机出现在各大车站,食品新鲜与机台清洁成为食安隐忧。(图/记者周怡德摄)
然而这些无人机器,只要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确风险不低,根据陆媒报导,日前智能现榨橙汁机「天使之橙」,就曾出现因维护保养不善,机器内用来榨汁的橙子发霉,还有虫子爬入机器内部的情况。
▲ 大闸蟹贩卖机摆设办公大楼未必能吸引买气。(图/记者周怡德摄)
不仅如此,无人生鲜机的制造成本、维修成本不低,像是日前出现在上海的大闸蟹贩卖机,放置地点不是家庭主妇会经过的社区,而是在长宁路一栋商办大楼,上班族几乎只看不买。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出现在无锡地铁站的蔬果贩卖机,搭乘地铁的通勤族,需要马上能解渴果腹的东西,里头却卖起了苹果、梨子等需要削皮的水果,还会导致汁水四溢,也就不那么受到欢迎了,业者每天还得花上补充生鲜的人力成本,也因此,尽管无人科技应用的场景可说是方方面面,但面临挑战也不小,面临平均3个月到半年的市场淘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