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糖友腹痛「揪出10公分肿瘤」 吃掉2/3肝脏还转移到心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70岁糖尿病患婆婆,因肚子痛医院检查,意外发现肝脏长了一颗超过10公分肿瘤,肝脏体积也萎缩到一般人的一半不到,细胞还沿着血管转移到心脏医师先透过传统放疗抑制转移,但考量到肝脏太小,继续治疗可能影响肝脏萎缩,改采质子放射治疗,成功保住左侧肝脏,至今已持续追踪3年,健康状况稳定。

收治病患的林口长庚放射肿瘤科主治医师黄炳胜表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负责代谢、解毒、生产胆汁功能,正常体积约1500至2000立方公分,张婆婆被发现肝癌时,肝脏已不到600立方公分。虽然一般认知上,只要肝脏功能还有原来的3成,就足以应付生理需求,但当面对的是肝癌治疗,面积就大大不够了。

▲林口长庚放射肿瘤科主治医师黄炳胜指出患者肝脏肿瘤位置。(图/记者严云岑摄)

黄炳胜表示,造成肝脏体积萎缩的原因有三,多次治疗、肝硬化、肿瘤变大都主因,「临床观察发现,肿瘤越大、肝脏体积越小,这是相对的。」而一般肝癌患者都是B、C带原,或者酒精性肝硬化所致,但张婆婆既不喝酒,也没有肝病带原,「这种突然长出来的,发生率不到1成。」

由于肝脏与心脏位置相近,分别位居横隔膜的左下与右上方,静脉血液输回心脏,也一并把肿瘤细胞送进去。黄炳胜解释,心脏就像帮浦,若未即时抑制,可能会发生远端转移,因此先安排张婆婆接受右心房传统光子放射并接受标靶治疗,虽然肿瘤如预期萎缩,但肝癌指数却从上升到8万多,远高于标准值14以下,代表原先肝脏肿瘤仍危害身体家属接受质子治疗。

▲林口长庚医院举办质子治疗记者会。(图/记者严云岑摄)

林口长庚放射肿瘤科主任张东杰表示,质子射束精准调控照射剂量范围,面对严重肝硬化或肝脏萎缩病患时,仍然可以给予足够的放射治疗剂量来杀死肿瘤,同时保留更大的正常肝脏体积。质子中心2015年底启用以来,已收治超过1500位病人,肝癌病患约占1/4,整体的两年存活率约7成,肿瘤控制率超过9成。

张婆婆的肝脏肿瘤在2016年5月第一次质子治疗结束后完全坏死,胎儿蛋白指数也降到正常值,仅有区域皮肤脱皮,治疗后2周恢复。但是在定期一年追踪时发现肝脏左叶复发一颗1.5公分的肿瘤,于是2017年6月展开第二次的质子治疗,仅有色素沉淀的副作用,肝脏体积与第一次质子治疗时的大小相同。第二次治疗结束至今超过1年,健康状况稳定,慢慢恢复了平常的生活步调

糖友腹痛「揪出10公分肿瘤」,吃掉2/3肝脏还转移到心脏。(图/示意图,非文中当事人/记者李佳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