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攻外带外送 研发零售商品 餐饮业疫中求生 改外用挺住两成业绩

全国升至三级警戒,让原本仰赖活络内需市场支撑的餐饮业,情势急转直下,成为海啸第一排的受灾户。(图/远见提供)

全国三级警戒,餐饮业拉高防疫规格,纷纷宣布暂停内用,改成外带外送。业绩瞬间急冻下,餐饮业如何挺过去?

全国升至三级警戒,让原本仰赖活络内需市场支撑的餐饮业,情势急转直下,成为海啸第一排的受灾户。艺人艾成西门町开的马来西亚餐厅门可罗雀,他焦急地表示,「人潮几乎是0,亏到爆。」

经营日式顶级烧肉料理的干杯集团,来客数也在一周内下滑剩两成。

以上并非零星个案,根据餐饮科技系统商iCHEF调查,自台北、新北公布第三级警戒后的当周周休二日,双北餐厅营业额衰退便超过六成。

对此,餐饮业者除了拉高消毒、清洁规格,以及安装防疫隔板外,史上头一遭,餐饮业纷纷宣布暂停内用服务,改由外带外送。更甚者,为了减少等待时间的接触,部分店家也提供不下车就能取餐的服务。

包括速食业如麦当劳、汉堡王和顶呱呱,连锁餐厅如瓦城泰统集团、豆府餐饮集团和王品集团,除了加强防疫清洁,更对员工信心喊话,期许让内用的服务价值,也能透过外带外送传达给客人

特别的是,跟去年相比,业者在外带市场上,标准流程和作法更加细致,无论是视觉上的摆设,或是考量运送过程,而调整烹饪时间和包装方式等,都更重视消费者的体验。

「汉来美食」旗下所属品牌餐厅,转攻便当市场,主厨便特别选择不出水的食材、兼顾配色与口味搭配,以「放凉了也好吃」为首要目标。

此外,从高档饭店餐饮、连锁餐厅到速食业者,更是集中火力研发电商零售商品,从冷冻调理包到生鲜食材,什么都卖。

电商变「急诊室」,帮助食材卖出去

电商可说是餐饮业的「急诊室」,帮奄奄一息的餐饮业恢复心跳。

商发院经营模式创新研究所副所长李世珍观察,过去仰赖观光客的士林夜市,去年就有部分商家将大肠面线、胡椒饼等夜市美食,经过急冻处理,由台湾直接空运,放到香港电商平台上卖,海外求生。

他也看到最近有电竞馆遇上疫情爆发,应变很快,立刻在线上主打「网咖美食」,将原本进货的一大批吐司顺利出清。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干杯集团,去年成立自有生鲜电商平台「干杯超市」,将原本就引以为傲的顶级肉品生鲜,提供给顾客自宅烹调。

如此一来,餐厅有保鲜期限的肉品,可移转到平台创造营收,也可巩固熟客关系。

由于干杯应变得宜,相较于疫情爆发的5月15日当周,隔周外带外送营收成长超过六倍,虽仍无法完全弥补崩跌业绩,但不无小补。

干杯董事长平出庄司在先前接受《远见》专访时,就分享过如何在疫情下找出核心优势持续自救,「顾客此时只是不能来,但他们对干杯的喜爱不减,我们要想办法尽量满足他们的味蕾。」

尽管民众不出门,业绩瞬间急冻,但iCHEF共同创办人程开佑表示,台湾餐饮业生意必然受冲击,原本纯内用的餐厅能守住两成就很好,整体产业能保有六~七成活络度,都还能调整。

店家经过一整年的抗疫洗礼下,已发展出学习曲线,大多在第一时间都能应变找出路。不过,还是要问,这一波疫情下,餐饮业挺得过吗?客户遍及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iCHEF对比新加坡去年封城期间,营收大幅衰退超过四成。

最一开始的两周,营业额衰退最高,逼近六成,不过第三周后稍微减少衰退;而封城结束后的第三周营收开始正成长,第五周营业额年成长就达到三成。

疫情虽升温,台湾仍有四大优势

程开佑观察,即使疫情升温,但台湾情况相对乐观,有四大优势。

第一,无断粮危机。去年至今全球食材来源稳定供应;第二,疫苗前景可期,降低市场恐慌;第三,大型餐饮集团积极经营App和社群经营,更能掌握消费者轮廓和习惯,优化和客户的沟通。

第四,科技赋能。以iCHEF为例,全台已超过8000家中小型餐厅在平板上安装POS系统于iPad上,透过科技辅助跨平台整合,店家在后台上可整合LINE官方帐号、各家外送平台的订单,也可合并对帐。

若未见好转,中型餐厅打击最大

但若疫情一直未好转,最受冲击的海啸第一排,就是中型餐厅。

程开佑指出,月营收50~250万元、约10家连锁规模的中型餐厅,须承担租金、员工、食材等成本,两个月内恐面临现金周转的压力。

大型餐饮集团现金流较为宽裕,疫情结束后,就可能出现像今年第一季连锁餐饮大量展店的景况。

但若时间再拉长至六个月内,借镜日本、新加坡、香港经验,若疫情没缓解,大型餐饮因为营运减少,可能缩编、停止营业、门市减少,即使外送外带做得好,也只能留住10~20%的业绩。

六个月以后呢?观察日本、英国的餐饮状况,恐出现结构性改变,产业家数减少50%,店数大量缩编,中型餐厅取得资金能力不如大型,怕是会出现供应链付款能力、偿付薪资纷纷下降,导致坏债等状况而倒闭,仅剩下大型及家庭经营的小型餐厅。

零售结合餐饮,复合式经营是解方

而现下能做的,外带自取需求会上升得更加明显。不仅因为消费者考量外送还要负担外送费及单价较高,也因外送产能限制,目前外送体系并无法应付如此大量订单。其中,小餐厅在外送平台上,难有主导权,大部分只能被动等待订单,因此可设法增加自主接单的部分。

李世珍建议,经此一役,餐饮开始思考复合式经营重要性,餐饮也可考虑兼做食品零售,以免又遇到近似封城无法营业状况,分散风险。

连锁餐饮要注意中央厨房、供应商、仓储、物流的防疫,应做零接触控管,配置派遣公司备援,让供应链体系随时能正常运作。

程开佑则建议,餐厅应筹措至少六个月现金,并尝试与房东、供应商议价六个月的缓冲时间,彼此共体时艰抗疫。

另外,在民众无法出门时,更要思考Google上的能见度。Google Maps现在已经是店头生意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客人找餐厅不是在路上逛、而是在网路上逛时,『Google不到』就等于不存在。」

因为,消费者会从Google上寻找离自己最近的店家,建议老板赶快开通,甚至可直接绑定点餐网站,让消费者Google到后就能直接查询菜单,甚至下单,减少额外花时间接电话的繁杂手续。

这次疫情可说是一次对餐饮业抗疫量能的验收,一旦能安然渡过,意谓着即便将来遭遇更大的天灾,都拥有更坚实的营运能力得以应变。

本文作者:沈瑜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6月号420期》)

《远见杂志6月号4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