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从合一新药5.3亿美元授权案 看台湾生技业的转骨

台湾生技业这十多年累积了扎扎实实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产业人才库开始成熟,其成就在国际间有目共睹。图/美联社

合一生技4/15盛大的宣布与丹麦皮肤科大厂LEO Pharma 签订一笔总金额(不含未来销售权利金)达5.3亿美金的授权案,创了台湾生技医药史上由本土开发单一产品最大的授权纪录!虽然从授权到产品上市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目前全球正陷入新冠肺炎风暴,所有国际经济活动几乎停摆下,这个授权案也被视为台湾生技产业的转骨历史里程碑,而引发业界关注。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Medtrack统计,2018~2019年所有授权案,全球生技在临床一期的授权总金额平均为1.45亿美金,临床二期平均也不过上升到2.6亿美金,合一的授权金额虽然排不进2019年全球授权前十五大授权案,也算是达到国际高标水准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2019年有许多授权并购案是大药厂之间互相的合纵连横,而使得授权总金额看来非常高,但小的生技公司受瞩目的授权案,如2019年全球第十五大的授权案:德国百灵佳药厂并购南韩生技公司Bridge Biotherapeutics的肺纤维化药物BTT-877,总金额虽然达12.7亿美金,但第一笔签约金为4900万美金,与合一的签约金也相去不远。

Medtrack的统计显示,2018~2019年签约金平均占所有授权案价值的12%,里程碑平均占整个授权案的55%,还有33%来自于上市后的销售权利金分润,分润金的时间每个案子各有不同,但多半时长时间持续专利的销售权而有不同价值。2019年平均在临床一期的授权案销售权利金达14.2%,而这代表着生技公司未来稳定现金流重要的价值来源。

当然,苹果橘子无法互比,就如同各个产品和授权案有许多细节内容,会影响整个授权案的价值,而未来整个授权案随着开发进度,仍有是否会持续开发上市的风险,但合一完成的,的确在台湾生技产业上历史留名!

2007年生技制药条例开始点燃的这条两兆双星的生技梦,过去从海归派带回台湾开发的项目,到今天由纯本土团队中研院开始研发,经历中天、泉盛、合一时期的开发,成功授权给国际大药厂,这其中的意义不只是生技公司台面上的帐面风光;更重要的是,过去台湾生技产业仰赖着海归的大咖、明星,经历了这十多年的磨练,其中更经历基亚,浩鼎失败的打击,台湾生技产业在这十多年累积了扎扎实实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整个产业的人才库开始成熟,由这些生技大咖带领下所训练出来的本土中坚骨干俨然成形

一个产业若没有人才库,这样的授权案也许是昙花一现,然而这批中坚骨干,实际在第一线执行开发任务的科学家与产业专家人才库的成型,将会支撑台湾生技产业真正脱胎换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由国际注目度来说,日本最大的专业市场药物授权机构Gemseki统计发现,台湾的生技产品在国际药厂的询问度,已达其协助的所有产品组合的20%,2016年起开始包括顺药台康新旭、逸达等公司,陆陆续续都创出授权成功的案例,对象也不乏像Sandoz、Celgene这种知名国际药厂,显然台湾生技产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将开始获得国际认证,打国际杯不再是口号

近几年生技产业最大的挑战不在技术,而是曾经是技业最风光的资本市场;人气退潮和资金溃散,让生技公司的募资备受挑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本市场的一蹶不振使得投资人却步,从天使投资人、创投,到最后市场投资人同时缩手,遗憾的是,我们也将在今年这样好消息传来的同时,看到许多生技公司撑不下去的倒闭潮,这个可以是汰弱留强的产业自然淘汰!

但简单从一个指标观察,市场在4/16日合一写下历史纪录时,只有两家券商留下短评,而且短到毫无存在感,至今4/20仍没有看到一篇市场报告,这其中当然有公司个别因素,但整个大环境显示的是,没有研究团队,没有法人的支持,生技产业的投资显然仍是追逐着讯息大户散户市场,终难成为一股气候,更遑论评价的合理与否了!

生技产业经过大起大落,有历史背景,也有太多投机的炒手在其中,但从基本面来看,合一创下的历史纪录绝对值得在台湾生技发展史上有更多的投资报告纪录着产业的发展。至于生技产业的投资,这不是低点什么叫低点;合一不会是今年唯一的单响砲,产业已经成形,好消息将陆续传出,生技股的基本面已经脱胎换骨,绝不会只是搭着新冠肺炎疫情炒一波题材而已.建议投资人可去寻找越冷门,越没听过的新故事,找到下一个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