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看过来】用一顿饭的时间,实践「食农教育」
▲只要把握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光,好好跟孩子讨论这一餐的内容即可。(图/达志影像/示意图)
「你不要再吃零食了,糖吃太多会变笨耶!而且等一下你又吃不下饭!」
「吃不下就吃不下啊!反正我吃零食吃饱了。」
自从脱离传统农业时代,各式各样的糖果饼干抢进传统食物的市场,亲子间这类的饮食战争也越演越烈。少了实际农作的体验与理解,该如何指引孩子在混乱的饮食世代,发展有益健康的「择食」标准呢?
顺势而起的「食农教育」
「食」和「农」基本上是命运共同体,「食」代表饮食习惯;「农」则孕育了人类的主食来源。「食农教育」不是要教孩子学会务农,而是从体验、亲近开始,借由对食物原貌的探索,并在过程中得到对大自然、原型食物、务农者的尊重。进一步自己烹调的训练,也能体会厨师的辛苦,用感恩的心态面对这些得来不易的食物。
目前全台校方的努力,大至在校园建农地,让孩子每周一节课体验下田的乐趣;小到深化「营养午餐」时间,带孩子敬天谢人(农夫与厨师)外,也随时补充各种食物的烹调方式、营养素等,建立孩子养成感恩与惜食的好品格。
如何落实「食农教育」的建议,网路上已经提供成千上百种做法,以下只说明一个最简单的小撇步,让家长从餐桌开始,跨出食农教育的第一步。
▲进一步自己烹调的训练,也能体会厨师的辛苦,用感恩的心态面对这些得来不易的食物。(图/CFP)
无限放大「一顿饭」的价值!
如果我没时间带孩子参加农事体验、也没办法带全家一起煮菜,该怎么办?只要把握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光,好好跟孩子讨论这一餐的内容即可。可以从以下角度讨论:
介绍今天的菜肴
「宝贝,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吃的是什么吗?」在正式开动前,先用心观察眼前的菜吧!
「这绿绿的豆子是毛豆,豆类可以补充蛋白质!还有鱼肉和鸡蛋也可以喔!」
「面是用小麦做的,那你们猜猜看米粉是用什么做的?」这些对话,能慢慢训练孩子有意识的思考自己的一餐。
分享选择这些菜的目的并评分
基本上,餐桌上都会有一份主食、肉和菜,这些食物各可以补充哪些营养素呢?包含淀粉、蛋白质、油脂、纤维…。可以从「是否均衡饮食?」「烹煮的方式是否健康?」的角度,为你们这餐评分(1~10分)。
有时,全家难免会吃些「犯规食物」,不妨考考孩子:「猜猜看,咸酥鸡的哪类营养素吃太多了?今天我们的晚餐该打几分呢?」如此不管吃好吃坏,都能潜在的为孩子传达选食、营养的观念。
▲把餐桌时间当作重要的家庭交流时光,带领全家一同意识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学习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外,也在潜移默化间,增进家人间的互动与理解机会。(图/视觉中国CFP)
反其道而行,让孩子介绍看看吧!
这样的模式施行久了以后,可以反过来让孩子化身「餐桌评审」,介绍每道菜,甚至让他们用「怎么选餐点最营养均衡?」的角度来说服其他家人这样点餐,最后为餐点评分。
例如:「我觉得每人点了一碗肉燥饭,已经有足够的淀粉和油脂了,可以再选择一份皮蛋豆腐,不太油腻又能补充蛋白质,还有两碟小菜补充纤维,这样的话,我觉得餐点可以到8分。」
细细品尝每一口米饭、青菜,口感是酸甜苦辣还是咸?并嗅闻、观察其外型、颜色等,让家人间分享。不喜欢的菜,也试着用「研究食材」的心态,试一口就好,并分享是什么口感让你觉得讨厌。
原来家庭里的「食农教育」可以很单纯,把餐桌时间当作重要的家庭交流时光,带领全家一同意识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学习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外,也在潜移默化间,增进家人间的互动与理解机会呢!
热门推荐》
►少催促快一点 孩子压力少一点
►成为自己的父母 问问内心的小小孩需要什么?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统一超商好邻居文教基金会官网。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