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乳化学成分1天内可渗入血液!医教你这样擦才安全
文/林慧淳 图/pixabay
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公布的小型研究发现,常用的防晒乳当中的主要活性化学成分会渗入血液中,且大幅超过FDA订定的标准,恐怕对人体有安全疑虑。
发表在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的研究中,研究团队针对24名志愿者做实验,随机分配使用含有阿伏苯宗(Avobenzone)、羟基苯酮(Oxybenzone)、奥克立林(Octocrylene)或依莰舒(Ecamsule)的防晒产品,模拟日常使用频率:每天4次、涂抹在75%的身体部位,持续4天后停止涂抹,并在3天后抽血检验,观察特定化学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结果发现,只要1天,这些化学物质就会进入血液,且受试者体内的化学物质浓度都超过FDA定定的标准0.5 ng/ml,其中一款防晒喷雾导致血液中含羟基苯酮成分甚至高达209.6 ng/ml,是标准值的419倍。
不过研究团队也强调,这项研究是为了确认人体是否会吸收这些化学成分且危害健康,并不是要民众从此拒擦防晒乳,因为暴露在太阳紫外线之下造成的皮肤癌危害恐怕更严重,FDA也下令对这些防晒品的安全性做进一步检测,包括是否有致癌性及生殖毒性研究,才能确定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是否造成危害。
针对这个研究,台安医院皮肤科主任曾德朋指出,这4种成分是目前欧、美防晒品当中常见的有效物质,在国内能买到的品牌中都会遇到,很难避免,但他也强调毋须恐慌,因为虽然超过FDA规定的安全含量,但距离真正影响人体的致毒剂量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他认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到太多化学物质了,单从这份报告中很难厘清,受试者体内含有这些化学物质仅因为涂抹防晒品所致,或许也可能因为他们同时使用了其他产品,当中含有类似成分。
美之道皮肤科诊所院长邱品齐也认为,人们每天将很多东西涂抹在皮肤上,这些物质多少都会被皮肤吸收,不只是防晒成分的问题,他也强调「化繁为简」的概念。
皮肤是活的、会吸收外来物质,能减少各种非必要的接触就能降低很多风险,一般人通常不太在意化妆品、保养品的成分组成,但其实这对于皮肤长期安全和人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对抗毒烈紫外线对于皮肤的危害,防晒还是必须的皮肤防御步骤,曾德朋建议,这些化学成分的影响最常出现的在于皮肤过敏症状,有些成分甚至欧盟已经禁用,因此如果真的很介意,不妨选择目前研究相对安全的物理性防晒,也就是使用主成分为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或氧化锌(zinc oxide)的防晒品,尤其是幼儿和孕妇更应尽量避免化学性防晒,降低化学物质的风险。
除此之外,搭配物理性遮蔽,例如穿长袖、戴帽子、撑阳伞等方式,可降低涂抹防晒剂的使用量,这也是邱品齐夏天坚持随身携带阳伞的重要原因。
在使用频率上,除非是整天在外曝晒太阳,否则一般在室内活动的人,并不需要依照防晒用品上的指示,每2小时就补擦,如此也可以减少化学物质的用量。
曾德朋也提醒,为降低风险,平时使用保养品时,也应把握「单纯、单纯、再单纯」的原则,也就是「保养步骤要单纯、使用品牌要单纯、成分、诉求要单纯」,以免伤了肌肤,也恐怕危害健康。
延伸阅读:
高系数伤肌肤?破解防晒五大迷思
保养品,擦对比抢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