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解析大陆出口管制政策及对台商影响

因应美国日益升高的科技战,大陆政府于今年8月下旬修订「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目录)后,再于10月中旬通过《出口管制法》。目录的修订与《出口管制法》的通过,不但代表大陆过去偏重进口管制的政策已经改变,更象征大陆出口管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备;对台商来说,将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重要政策。

回顾过去,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大陆的科技围堵并非始至今日。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即以国安理由,不允许任何含美国零件的卫星交给大陆发射。而美国对中国大陆的科技围堵,最重要的就是自1996年签订、迄今已有42个成员国的《瓦森纳协定》(Wassenaar Arrangement)。若非协定国,包括22类军品及9项科技产品,如果没有美国同意,都不得出口,形成对大陆的科技进口箝制

大陆透过加强出口管制因应科技战

为了反制美国的出口管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即形成了一套出口管制体系,其内容由早期的核、生物、化学武器,逐渐转向高新产业

今年8月,大陆政府修订的「目录」,除了新增北斗导航和量子加密、大型高速风洞设计建设、航空航太轴承、无人机、雷射等技术限制出口;重点在于对高科技领域的人工智慧、演算法、量子密码资讯防御等资讯科技应用等技术限制或禁止出口。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陆新增对疫苗技术出口的限制,为后新冠时期疫苗开发的全球竞争,埋下一个伏笔

而自2017年迄今三次审议通过的《出口管制法》,除了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置于「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之前,作为首要的立法目的;其特点为管制方式及对「出口」的定义:在管制方式方面,《出口管制法》将货物、技术和服务统称为「物项」;且指出「管制物项包括物项相关的技术资料等数据」。在出口定义方面,《出口管制法》管理的不仅是从大陆境内境外转移管制物项,管制物项即使只在大陆境内转移,但只要涉及到外国的个人或法人、组织的,也都受到出口管制的规范

大陆强化出口限制的战略意涵

大陆为何强化技术及商品出口限制?除了因应美国的科技围堵,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对企业管控,以及宣示科技实力提升。

在强化对企业管控方面:近年来大陆企业频频向海外拓展,而一些技术,例如网路应用已具世界水准。然而,有鉴于近年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加强对大陆的科技封锁,致使大陆当局仿效美国,透过出口限制管理,加强对企业的管控。但要注意的是,此次大陆也透过「目录」放宽某些领域的技术出口。换言之,大陆当局也希望借此加强陆企全球布局

在宣示科技实力提升方面:大陆当局强调,要形成出口管制体系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实现技术领先。这次「目录」的调整物项,大多涉及载人航天、无人机、挖泥船高铁、北斗导航等,而这些都是大陆科技突破创新的领域。

也就是说,「目录」的调整,不但象征大陆「科技十多年来在诸多领域取得巨大跨越」,更是大陆对自身科技实力提升的宣示;更重要的是,可借此号召科技民族主义,以持续集中资源,发展半导体等科技。

当然,对大陆来说,出口管制体系的完善,亦有助其从「科技大国」跨越到「科技强国」。

出口管制政策将加速台商建构「一个世界两个体系」

大陆出口管制的强化,对台商可能造成两个层面影响:一是技术出口限制的加强,将致使科技业台商为了避免被管制,将加速将部分研发中心撤离大陆。二是在美中两大国都在扩大技术管控的情势下,以生产中间零组件为主的科技业大陆台商为避免被管控,将加速建立「去美化」、「去中化」的两条研发乃至生产线。也就是说,将加速「一个世界,两个体系」的建构,逐渐形成供应链的在地化

对科技业台商来说,随着两大国科技封锁及竞争的升级,将由过去在美中之间的「左右逢源」成为「左右为难」。对于大厂来说,可透过全球布局来分散风险;但对于缺少资源的中小企业来说,要如何因应,恐怕是政府应严肃关切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