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在2019年, 各大央行会再度被召唤救援吗?

大约在十年前,大多数西方国家政府为其国内的银行扛下了巨债,让这些银行幸免于大萧条的严重后果。而当这些政府负担过重时,就将重担留给中央银行试图让经济站稳阵脚

而央行往往上演其拿手绝活,那就是为金融系统注入资金流,至少能够防止体系陷入困境、甚至让经济自由落体。不过一众央行官员希望索求更多,当市场上泛滥着新的流动资金,将推高金融资产价格,由政府债券到股票、由公司债券到房地产,统统水涨船高,从而产生财富效应」。这对不少经济学家而言熟识不过,财富效应可令个人资产升值,推动消费信心及消费意欲,从而激发整个经济体的需求。

然而,过去数年财富效应在各地的成效却是各有参差。在欧洲国家,由于就业不足普遍、投资股票的比率不高,财富效应几乎看不见。而在美国国民在金融资产上投放得更多,股价上涨明显地促进了消费复苏。

不过这情况下,持有金融资产的幸运儿,与没有投资、老实工资糊口上班族之间,将因为财富效应形成了分歧,并将扩展为鸿沟。而后者由于经济成长乏力,以及强硬的财政政策,他们的收入一直停滞不前。

这种际遇命运差异,触发了社会阶层的不满情绪,并向作为对应大萧条的货币政策发出强烈控诉。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政府失去信心,认为政府由于施政处处受掣肘,无法为眼前问题提供财政解决方案

十年过去后的今天,因这种社会不和谐所致的政治后果显而易见。在主要的西方民主国家中,另类的激进民粹主义政治纲领抬头,当低收入阶层人士的经济状况愈不济,这些团体所得的票数便越多。虽然这样的形势可以归咎于某种社会因素或狭隘的政治因素,不过川普上台、英国脱欧公投、极右派的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担任义大利总理内政部长等事件,难免让人联想到,这很大程度是金融资产价格通膨和财政紧缩相结合的副作用。值得一提是,当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法国当选时,也曾承诺延续「往常经济政策」,不过他骨子里却是改革思想。

2018年即将终结,投资者有充裕理由前景感到焦虑,因为以往让他们受惠的货币政策将拨回正轨。更严重的是,经济成长仍然不稳,经济政策的议程仍未清晰。纵观全局,我们正身处货币、总体经济、政治这三项周期的碰撞之中。川普的奢侈消费计划可能让人衍生错觉,以为财政政策可以解决问题

此外,即使进行了债务融资(联准会的赤字有机会在今年达到GDP的6%),但其财政政策仅能祭出更高的利率作为应对方案。即使美国在金融市场享有独特的特权地位,不过迎接同样的副作用只是时间问题。全球的债务负担一直鞭策着我们去维持无止境的成长,因为负债将加剧经济放缓,并有可能将经济衰退推向毁灭性失陷,然而永续成长明明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事实上,美国经济成长已开始放缓,义大利和法国能如何摆脱缠身的债务,也是让人难以想像

因此,投资者在2019年所面临的第一个风险,会是金融资产价格可能继续下跌。但由于财富效应逆转,这种下跌也会为实体经济产生令人不安的余波,当政策制定者无法实施适当的刺激经济计划时,资产价格下跌将进一步削弱消费者的信心。 此情况下,中央银行会否再次被召唤救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