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杂志/刮痧解暑、去酸痛 7件事非知不可

出处:康健杂志201期作者/曾慧雯图片/吕恩赐

有人刮痧刮到头晕反胃,也有人刮到瘀斑多日未消。刮痧看似简单,却有大学问。

烈日当空,在室外待一会儿就觉得酷热难当、头昏眼花。中暑、疲劳或发烧时,很多人会随手拿起梳子、瓷汤匙就开始刮痧,刮完身上出现像被毒打过的紫红色瘀斑,但人却变得神清气爽。

不过也有人刮痧刮到头晕、反胃,或因为刮太用力,瘀斑多日未消而求诊。更危险的是,有人甚至刮到破皮感染,引发蜂窝性组织炎或坏死性膜炎

刮痧是历史悠久且有效的保健方法,但到底该怎么刮痧才能趋吉避凶?刮痧的原理是什么?刮哪个部位最有效?出痧颜色愈深愈好吗?所有关于刮痧的疑问,中医师一次解答。

Q1.「痧」是什么?为什么刮痧可以缓解不适?

刮痧时,皮肤会刮出紫红色的皮下出血点瘀血斑,这就是所谓的「出痧」。

「痧」指的是皮肤的反应,有的可能是出血、瘀血,有的则是「刮」的外力造成血管扩张、皮下充血,所以皮肤看起来才会发红。

中医认为,当体内气血淤积、阻塞时,病症就会随之而来,而刮痧可以刺激体表经络,达到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效;当气血调和通畅,能让身体各处都能获得充分的营养供应,不舒服的症状自然就会减轻。

「刮痧的概念类似流汗,」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儿科主任申一中表示,汗流不出来、觉得很闷时,去跑跑步或是洗热水澡促进排汗,就会感到比较舒服,而「痧」跟汗液一样,也是一种身体调节的机制,刮痧就是借由外力刺激去加速身体循环,使体内的热邪可以宣泄出来。

Q2.哪些症状可以用刮痧来处理?

刮痧可以改善「功能性」的问题,例如局部酸痛无力、呕吐、头晕、头痛、烦躁、发热、中暑、胸闷、呼吸不顺、气血循环不良等,但对于心脏病肝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器质性」的病症效果有限。

以最常见的中暑为例,中医师程惠政指出,中暑这类因为天气变化、身体无法调节而引发的不适,刮痧往往能发挥不错的功效。「痧是风、湿、热造成,夏秋两季常见,」程惠政说,当外邪进入体表,借由刮痧可让外邪透过汗、血液或体表排出;有些人的散热功能不好,容易中暑,透过刮痧可刺激汗腺排汗,流汗后体温下降,身体自然也恢复平衡。

不过他也提醒,若是热痉挛、热衰竭等危急情况,应立即送医治疗。

除了中暑,受到风寒也可刮痧。御绒中医诊所院长廖婉绒表示,刮痧不但能宣泄体内的热邪,也可以温经,她建议刮完痧后热敷,能有效逼出体内寒气

有些人去做脸时,美容师会用较轻的力道脸部刮痧,刮完再蒸脸,可以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肤况黑眼圈等。廖婉绒提醒,脸部刮痧不是每个人都会做,若刮破皮感染就得不偿失了,应交由专业美容师来做,或是改用手指指节按摩脸部即可。

肩颈僵硬、血液循环不佳也能借由刮痧改善。刮痧后血管扩张、血流较顺畅,可缓解肌肉的紧绷与酸痛…【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01期】

【延伸阅读】

专题报导/改变,为更美好的医疗奋战!

千万别轻忽!「中暑」会夺命

必学中暑救急法!5招自然养生告别暑热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康健杂志网站》。※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