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留意中国医保谈判后的产业赢家
最近中国政府反垄断监管影响盘面波动较大,但有一类和此议题无关的族群:医药股,却在过去这两周表现亮眼,驱动力就是最近刚完成的医保谈判。
中国自2016年开始,每年底都会进行一轮医保谈判,目的在于降低药价,让病患负担不要太大。每次谈判,纳入医保的药品降价幅度都很明显。例如2018年新增的17种抗癌药,降幅57%;到了2019年,70项新增药品价格降幅更高达6成。
官方主要透过医保谈判以及带量采购两种模式砍药价,差异在于,医保谈判主要针对还在专利期内的药品,或是独家新药。拥有专利药或新药的业者若觉得价格谈不拢,也可以退出,那么药品就不会纳入医疗保险,病患必须自费用药。
带量采购则是针对已经成熟的仿制药(即学名药)及医材,借由联合大量采购,以量制价。由于仿制药是专利药到期后,其他业者都可以仿制的药物,因此供给者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本来就比不上专利药,因此中标的企业,股价多半会偏弱,因为市场预期业者的利润将大缩水。
过往投资人多半以保守态度看待这两项政策,因为大幅降价对药企利润影响巨大。但2020年市场对医保谈判的反应却趋于正面,谈判成功进入医保的药企股价纷纷大涨。例如恒瑞医药,从12月10日医保谈判启动至今,两周大涨三成;君实生物同时期涨幅也有12%,涨幅均优于医药股平均值。
分析原因,医保谈判重点在于哪些专利药或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新药因为价格高,要是没有纳入保险,会使用的患者就少。纳入医保后治疗成本降低,使用这些药的患者数量将大增。药企毛利率虽然被压低,但销量可冲高,可望早日跨越平损点实现获利,反而是利多。
另一方面,也要看医保谈判针对哪些重大疾病。这次谈判最受关注的就是抗癌免疫抑制剂PD-1,此类药最早是由美商默克研发出的免疫疗法药物,也就是透过强化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由于适应范围广泛,陆续愈来愈多企业跟进研发相关药物。
中国PD-1市场规模超过330亿元人民币,已经实现国产化的医药上市公司就有恒瑞、君实、信达、百济神州等四家。外企因不愿降价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少之又少,反而留给陆企更大市场空间。
譬如,2020年进入医保谈判的恒瑞,就是以PD-1抑制剂最受瞩目,恒瑞以降价八成谈判成功,让肝细胞癌等四种适应症全部进入医保,其中三种适应症都是独家,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因为医保谈判重点要看哪些适应症被纳入,如果是常见重大疾病,药效好、副作用低,且每年治疗费用跟别家相比具有高性价比优势,那么就会有更多医院采用,成长性会非常惊人。医药股估值要看成长性,尤其新药不能看本益比,必须用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去看。当用药的病患大增,折现后的价值也就愈高。
中国每年一次的医保谈判已经逐渐常态化,也开始被产业视为新药放量的重要催化剂。药企更愿意降价,让新药进入医保谈判,未来销量放大后,规模优势将拉大与竞争者的距离。伴随中国第二次生育高峰的人口,将在2021年逐步进入老龄化,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医药业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