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秋远/【外送员之死】承揽与雇佣大不同
▲外送平台跟外送员的法律关系是承揽,当不幸发生意外时,外送平台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一切都得由外送员自行承担。(图/记者吕佳贤摄)
基本上,台湾生活的便利性已经太高,过去再怎么不想出去,为了吃饭,一定要出门,现在有了餐饮外送的业务员以后,只要有网路,大概整年都可以闭门不出。这样的便利生活,当然是这些辛苦的业务员的协助,可是业务员制服身上标示的外送平台,在发生法律责任时,却有机会可以全身而退。
为什么?因为我们叫餐点,这些人帮我们送餐点,但外送平台跟这些人的法律关系,并不是雇佣,而是承揽。雇佣的意思是,这些人是平台的员工,公司付薪水给他们;承揽则是公司派案子给他们,而他们是独立个体户,负责满足每一个外送客户的需求。
通常,这两者的差异性可以从有没有人格、组织、经济从属性来看。例如业者可不可以指挥外送的方法?有没有固定上班时间?要不要打卡?他们的劳健保是不是自己负担?有没有奖惩、升迁与考核等等。综合这些因素考量以后,目前大部分的外送员与平台关系确实就是承揽,而非雇佣。
那又怎样?差很多。承揽,等于是这些外送员透过平台接案,发生意外,公司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他们得自己承担,没有劳健保、没有升迁管道;没有劳保,意味着劳保条例上的所有权益都没有,而且也不是《劳动基准法》保护的对象。没有健保,意味着自己得要想办法,而且公司不需要帮忙负担这些费用;所有的交通工具、油料、耗损都得自己承担,公司也不会帮忙。我们以为这些员工附属于大公司之下,有公司的照顾,但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是赚取血汗钱,付出劳碌命的个体户。
关于外送员的风险,许多人的看法可能是「欢喜做甘愿受」,或者是「不爽不要做」,但如果你看过这些业务员为了赚取微薄的外送费用,必须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甚至有不少违规的情况,就知道有多可怕。身为消费者与行人,你要知道,发生事故时,公司不一定要负连带赔偿责任,对我们的保障非常低,对外送员的压力却是非常高。所以,如果真心想要做这一行,希望可以多赚点钱,在开始工作前,得要有一些基本认知。
1.不要违规,特别是逆向、违规停红线、骑车穿越斑马线、直接骑上人行道、闯红灯等等。这些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客户不会因为你晚送5分钟而饿死,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就会耽搁至少5小时,甚至是别人或是你的一生。
2.这不是毫无成本的工作,至少要有还不错的机车、每天的油料费与定时保养费,当然还有不小心的罚单,都是要自己承担的。
3.保险!至少一定要买意外险。发生事故的时候,没有薪水可以领,公司当然也不会帮外送员申报职业灾害,这些都是自己要想清楚的成本。
4.对于车祸的受害者而言,因为他们的关系是承揽,就不一定能向公司求偿,可能只有外送员要单独负起赔偿责任,所以不能只有保强制险而已。
5.不是只有骑车时不能滑手机,停红绿灯的时候滑手机一样要罚锾。
6.赚钱当然很重要,或许认真一点,这份工作也比一般上班族赚得要多,但也请别忘记风险,特别是健康。
7.看清楚工作契约,不合理的条款可以先问过律师再签名。签名是严肃的,不要发生事情以后才说,当时没看或是没看清楚。
8.公司无权片面修改契约没错,但是公司也可能以后不再派案给不听话的人。所以,劳动团结权很重要,不该接受公司片面的剥削。
9.要团结起来组织外送员工会,至少让自己可以有相关的机制保障权益,对抗公司,还可以督促政府修改相关法令监督公司。
10.公司故意把外送员的地位设计成「承揽」,而不是「雇佣」,承揽这种制度设计,真的不应该被公司这么滥用,政府至少应该另行设计一套机制来保障外送员的权益。
外送员很辛苦,也需要我们的支持。有朝一日,如果外送员成立了工会,而且展开合法罢工,希望消费者可以支持他们。毕竟公司虽然号称与员工是承揽关系,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平等,这种假承揽真雇佣的关系,减少的不是成本,而是每天都在马路中危险搏斗的人命。不然,如果行动还方便,就少叫外送吧!到店面吃热腾腾的食物,才是我们对得起美食的态度!(本文转载自作者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