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美味是「靠鼻子」决定!专家解析「人体嗅觉」:能感受1万种味道

食物风味气味的形成源自于化学变化,生鲜物品本身味道不甚明显。(图/免费图库,下同)

文/沣食公益饮食文化教育基金会

日常生活中充满着不同的气味,尤其在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时,总是令人食指大动;香菜散发出的气味,有些人喜欢,有些人讨厌,而我们又是如何去辨别味道和决定好恶的呢?

沣食公益饮食文化教育基金会在教师节这天,于高雄举办良食脉动食育讲座,并邀请到沣食智库辅仁大学食品科学系陈政雄教授人体气味与感官,分享味道是如何刺激人体,产生分辨能力进而对食物产生喜好,最后教授也分享人工香料与天然香料的差别,对人体健康的好坏。

味道百百种,身体如何辨别?

味道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无庸置疑,特别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影响人体感官重要的一环,透过味道我们能得知食物的新鲜或腐败,和品尝起来美味与否,更会因为过去经验激起情绪上的反应

辅仁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陈政雄老师说明,食品界的专有名词:「感官体」,便是根据感官和经验上的累积而有判别,从之得到不同的感受,而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一切资讯便称为风味。

每个人从小就有许多经验与记忆,得以判断食物的品质好坏、能否食用。而这些对食物特征或所有相关资讯,我们就会称之为「风味(flavor)」。判断风味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气味、滋味质地

气味本身是很中性的词,闻到一个味道,产生跟大脑的神经刺激就是气味,味道在某种层面上很主观,如许多人不喜欢汽油味,有些人却爱不释手。

风味或气味的形成源自于化学变化,生鲜物品本身味道不甚明显,如茶叶本身味道不那么明显,但经过不同的发酵手法后会呈现不同的味道。

鼻子能接受5,000~10,000种不同的味道。

风味的来源,五感缺一不可

风味经过五个重要的感官器官而得,视觉辨别物体的颜色和大小,听觉以食用时不同的声响,来判断食品的差异,如咬洋芋片和苹果的脆,听起来是完全不同感受,触觉则是反映咀嚼时的压力,以其软硬影响辨别,味觉能感受到香、甜、苦、咸、鲜五种特征,而嗅觉能辨别的味道最多,如经过训练咖啡师可辨认出200~400种不同的味道。

人体有80%的味觉经验皆来自嗅觉

陈政雄老师指出,鼻子能接受5,000~10,000种不同的味道,在人体鼻黏膜处有非常多的感受细胞,根据不同的形式感觉不同的气味讯号中有非常多像钥匙孔的感受器,而气味就像钥匙,能开启锁的位置,打开细胞讯号,传送到大脑进行辨别和比对,而从之产生不同的反应。

人类在睡觉的时候大脑处于关闭状态,故没有办法辨别气味,虽然鼻子仍能呼吸接受讯息,但大脑无法判别,唯一可以在睡眠中辨别气味的动物是海豚,其睡眠时左右脑分开休息,以便在氧气快用完时能去水面换气

▲在选择食物的时候是影响人体感官重要的一环。

人体嗅觉犹如小型资料库,透过气味辨别食物是天性

香味大部分来自于天然的东西,香气是动植物代谢、分解的过程中生出的产物,如果知道其结构,便能用化学的方式进行衍生制作,目前已有许多人工去制作拟天然香味的产物,如人工香草,其气味比天然香草强上三到五倍。

不论是天然或人工,人类对其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而许多人工香料并不是完整的东西,如天然橘子香味内含300~500种化学成分,人工却只能制造出几十种,使得天然物与人工产品还是有差别。

现今大部分的香料来自于植物,可用压榨或受热取得,广泛的运用在食品加工上,特别是经过加工的食品,为了消灭微生物多需加热,而味道因此减弱,多会补充人工香料,使其和天然物比较相近。

香味亦为辨别食物、分辨品质的好方法,如苹果和香蕉的味道完全不同,新鲜的苹果和腐烂的苹果闻起来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买卖咖啡豆、茶叶时商家都会请客人试闻,如今学术界已有许多的味道资料库,如有机器能辨别咖啡数百种细微不同的味道。

安大哉问,若闻人工香料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吗?

陈政雄老师说明,以食品添加物来说,国家有相当多的法规来规范,在法规上的重点是使用量、使用对象,每一个添加物皆以化学式组成,理论上和天然物很相近。添加物并非妖魔鬼怪,以香料来说,用量只需要几ppm这样非常低的量。

香料只是为了让鼻子闻到味道,大部分不会进入到人体,只到鼻子产生讯号之后就改变,不像吃了糖或盐,吃到体内会被身体吸收,相对来说对健康影响不大。重要的是食物本身已经腐败,而使用大量香料掩盖其品质,去影响人体的判断,那就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次的良食脉动食育讲座,期待可以让大众不仅了解台湾糕饼与送礼的文化脉络,也能认识气味对饮食感官的影响。经由陈政雄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相对复杂的食科理论变成简单有趣的小知识,也辟谣了大众对于添加物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