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追踪法人动向 判断进出时点
文/Smart智富杂志 黄嫈琪根据金管会证期局的统计,2014~2017年,台股集中市场的交易金额当中,有高达4~5成是来自国内外法人。法人因资源丰厚,总能掌握经济趋势变动、公司基本面变化,抢得投资先机;又因手握庞大资金,投资动向足以影响股价,种种优势都是散户难以望其项背。
曾任职于国内投信、自营商逾20年的投资高手黄嘉斌,在新书《操盘手教你学会法人这样赚台股》中表示,国内法人建立或调整投资组合时,其实受到各种限制,并不如外界所想得这么灵活。散户不用要求每一步都跟着法人脚步走,只要能从法人的投资运作逻辑,学习其优点,融合成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就能创造理想报酬。
但在跟随法人脚步前,黄嘉斌在本书第2篇指出,要掌握外资、自营商、寿险业者、政府代操机构等法人在建立投资组合上的内规、机构在法说会中取得的资讯等,才能研判法人的投资方向。经过研判,某一家企业如果确实值得买进,就可以准备布局。黄嘉斌表示,此时又可分为2种状况:
1.法人已大量买进:
查阅三大法人进出纪录,近期是否已大量买进?若是,就不急着在法说会次日开盘追价。可找寻先前出过的券商研究报告,研究过后,若仍然觉得值得买进,就采取低接的模式,等股价回档时买进。
2.法人尚未布局:
若投信法人持有部分很少,且找不到券商相关报告,那么我会建议在法说会次日开盘后5分钟内,完成第1笔买进交易,再根据后续股价强弱状况增加持股。因为这种情况,表示处于讯息较前端的法人还来不及布局(或布局未完成);由于一家有制度的投信公司要新增投资标的时,除非该股先前已列在投资名单中,否则必须先撰写买进报告。
纵使部分投信可以便宜行事,但是从基金经理人开单至交易室, 再下单至券商, 经常赶不及一开盘;甚至根据公司的内控,也会限制不准做开盘及尾盘价,这成为散户投资人抢时间交易的优势。而当法人一旦决定买进该股,下单金额也大,多会持续买单一段时间,此时提早进场的投资人就能坐等法人抬轿。
以法人为依据的进出,不可一味只留意在「买进」部分,当出现空方讯息时,须考虑投信累计持有张数与个股成交量,再做成投资决策,以下分为2类公司来说明:
1.中小型股(日成交均量在1,000张左右):
一旦中小型股的投信累积买超张数达到5,000张以上,那么一有讯息面的利空(包括成长幅度不如预期),建议在第一时间出脱持股,否则就会遭遇投信出脱的卖压。
例如开盘前传出利空,则在开盘前挂单卖出;若来不及开盘时卖出,上午9点半左右须决定是否卖出,因为一般来说,这时会有第1波抢反弹的投资人出现(急欲出场的第1波卖单已消化完毕),若决定卖出,此时可以卖到较好的价格。
但若真的是重大利空,如传出公司被负责人掏空、最新一季本业突然大幅亏损等,那就不用多加思考,直接在盘前挂跌停价出清。
2.中大型股(日成交量动辄5,000张、1万张以上):
当大型股公司长线被看好,投信法人通常会持续买超,但请记住,持续买超达1万张以上,就进入高档区,2万张大概就是投信法人的极限。当投信累计库存达此水准,就要留意,一旦开始出现调节现象,通常也会持续性减持1/3至一半的持股,形成多杀多。
如果是因为基本面出现严重状况,这时我会建议投资人直接出清持股,无论次日是否卖不卖得掉,有挂单才有机会,纵使跌停板,也不至于成交量挂零,也许能幸运成交。
法人的进出有受到规范,背后大多有基本面的因素支撑,所以当出现异常进出时,一定要赶快查明发生何事。
黄嘉斌强调,了解法人的操作逻辑和进出交易,这都是已发生的结果,属于「二手」甚至「三手」资讯, 并非万无一失的赚钱手法,建议投资人还是往上追溯源头,找到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才是王道。更多精彩内容尽在Smart财经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