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医师纳劳基法喊8年 卫福部拟「三部曲」降工时

来源:新新闻

▲住院医师纳入劳基法,又是一张不能吃的过期大饼

每逢选举到来,一些改革「希望」总是适时相随相伴。如同这一次,卫福部喊出8年内「拟」将住院医师纳入《劳基法》,而劳动部也难得松口表示,将持续推动医师、教师纳入适用《劳基法》,立刻引起医界广泛讨论,毕竟这议题喊了10余年,医界早已等不及。

回首医师过劳晕倒、猝死的「黑历史」,案例比比皆是:2009年4月,新婚两年的奇美医院前住院医师蔡伯羌,连续工作30小时后,疑因过劳导致心肌梗塞在进入开刀房前昏倒;2010年12月,台大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至全,日日上班12小时以上,疑因过劳猝死家中;2011年4月,成大医院实习医生林彦廷,连续值班超过36小时后,猝死宿舍

这一次,卫福部与劳动部将拟订三部曲,采短、中、长期三阶段保障医师工时,短程由今年开始,将每周工时88小时纳入教学医院评鉴项目;中程是从2019年起,以《医疗法》制订工时规范,目标将工时降为每周78小时;最终目标则是在2023年将住院医师纳入《劳基法》规范,让医师每周工时降到68小时。

8年时程 担心人力崩盘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医师血汗过劳猝死的案例频传,医师睁着疲惫双眼看诊已数年,还能再等8年吗?

医院经营方则担心,医院早已六大科皆空,一旦限缩医师工时,若缺乏配套措施,医师人力应接不暇,医院最后也只得以「关床」应对,恐更影响医疗品质

医师公会联会秘书长蔡明忠表示,「我们完全同意住院医师纳《劳基法》,希望主治医师也要,但同时也得维护全民健康、医疗品质没有疑虑,若一时之间主治医师加住院医师都纳入《劳基法》,医疗体系势必会崩盘。」

蔡明忠认为,应循序渐进推动,养成一名独立作业的医师需费时10到12年,八年计划有其依据,若仓促推,工时突然变短,也可能危及病人健康,「明年将增加100名公费医师员额,人力补足需要时间慢慢推动啦。」医界不应操之过急,8年是应有的缓冲期

蔡明忠解释,推动限缩工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医疗人力不足」,可以「专科护理师」以及「医师助理」来补足医师的工作,「比如说,在医师指示下开医嘱,按主治医师指令下去工作,这在专科护理师的职责条例里都有明确规范,哪些东西是可以执行,我相信可以让专科护理师去执行,这是补充人力中最快的方式之一。」

蔡明忠表示,既然决定减少工时,住院医师薪资也应该调降、训练时程也该延长,「符合《劳基法》后,工时变成88或68小时,工作时间变少,人力成本增多,所以薪资要调降,略微降薪。」

医师人数不患寡 而是患不均

医劳盟理事长新光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张志华却有不同看法,「医师工时缩短,医院得关床、医师薪水得调整,这些都只是假议题。」

医疗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张志华说,落实分级转诊、家庭医师制度病患就不会全挤在医院门诊,推动健保给付考量医疗风险成本、医师劳动成本,才能遏止高风险科别医师人力不断流失。

台湾医师不是不够,而是不均,不可能因为限制工时医疗体系便因此崩盘,外界焦点放在工时长短也是误导现行体制下,医师本来就已经在延长工时,本来就是没把事情做完不能下班,重点是医师加班就该给加班费呀。」张志华说。

张志华表示,住院医师纳入《劳基法》方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相关配套措施怎么落实?当分级转诊、家庭医师制度没有罚则,医院造假班表卫福部持续放任不管,医师纳不纳入《劳基法》喊再久也没有用。

事实上,若以人数计,台湾医师并没有短缺现象,「不患寡」而是「患不均」。根据国卫院2014年的医师人力评估研究,若现行医疗体制未改,内、外、妇、儿、急诊等五大科,8年后将一共短差5000人,但若不计科别端看总体人力却又没有不足现象,换句话说,医疗人力面临的困境,向来都只是「分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