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猝死男女有别 发病一周前多有3症状
心因性猝死男女发生原因不同,但猝死前1周前身体会出现征兆。(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艺人小鬼黄鸿升日前在家中猝死,得年36岁,案经检察官会同法医相验,解剖报告书暨鉴定报告书出炉,确定是主动脉剥离造成心因性休克;然而,其实不少人也都因它而死亡,这到底什么是疾病?为什么夺走这么多人宝贵的性命?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心脏血管科林廷泽医师表示,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的定义是因心脏疾病所引起的非预期性的死亡。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平均发生年龄约在55到58岁,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心因性猝死却占年轻族群死亡原因的多数,加上突然且非预期性的特性,带给社会经济和家属心理的重大冲击。
心因性猝死存活率不高 男女发生原因有别
心因性猝死的存活率不高,约10-30%不等。林廷泽说明,八成以上的心因性猝死,由心室频脉或心室颤动所引起;在猝死的男性患者中80%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而女性则较多因遗传性的心肌病变和心律不整所引起。
猝死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影响或是后天环境和行为的改变,主要可分成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变和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变等3类:
1、冠状动脉疾病(约占70%): 冠状动脉疾病为心因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曾经心肌梗塞后留下心脏疤痕,形成容易心室心律不整的环境,而慢性冠状动脉狭窄,也是造成心脏衰竭的原因之⼀。
2、心肌病变(约占20%): 肥厚型心肌病变、扩张型心肌病变、急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这些都是造成心因性猝死的原因,然诊断上的困难和过慢发现,往往都让患者在猝死后才被诊断出来。
3、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变(约占10%): 这类病人超音波和心电图检查没有异常的心脏结构,往往因为遗传性的离子通道病变造成心室心律不整而发生猝死,尤其常⾒于45岁以下的患者,例如东南亚男性好发的布鲁格达氏症候群、Long-QT症候群、多形心室心动过速等,都会造成年轻患者猝死。
大部分发病前有征兆 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别轻忽
林廷泽指出,虽说是猝死,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仍有危险征兆,只是常常被忽略而失去提早诊断和预防的机会。研究显示,在猝死前的⼀天到⼀周,约有五成的患者有胸痛、两成的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心悸等症状,其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有呼吸困难的表现,但发生上述症状后,却仅有20%不到的患者会到急诊求医。
因冠状动脉疾病为心因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林廷泽强调,应留意其危险因子,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抽烟等,皆需积极改善和预防;其他危险因子包括有猝死的家族史、慢性发炎、饮酒和咖啡过量和摄取过多的容易氧化的脂肪酸等。
预防心肌梗塞 日常生活这几件事很重要
心脏疾病的死亡往往来的猝不及防,弹指之间即天人永隔。林廷泽提醒,心肌梗塞的患者应该要积极的预防猝死发生,除了按时服药外,当发生胸痛、心悸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提高警觉,尽快就医;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需进一步加强控制上述的危险因子,改善代谢症候群,戒烟和适时适量运动,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此外,心肌病变和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变的患者,建议积极确定诊断且依照发生猝死的危险分级接受抗心律不整药物和体内去颤器(ICD)的治疗,更重要的是,提醒直系血亲的家族成员做筛检,以利早期诊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