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聪财/性侵犯「刑后治疗」若违宪 放出来出事谁负责?

杨聪财/精神科医师

根据《自由时报》披露, 台中男子卢恩本犯下3次乘机猥亵罪、2次帮助诈欺罪及5次侵入住宅罪,入监服刑3年5月,但因被鉴定出仍有再犯性侵高风险,迟迟无法出监,他质疑《刑法》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未设定治疗年限,违反比例原则,与另外2名性侵犯与2名法官声请释宪。大法官2020年12月2日宣布,将于31日作成解释。

刑后停止治疗前提:再犯风险「显著降低」

《刑法》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规定,性侵犯即使服完刑,若被鉴定出有再犯之虞,刑后仍须进入医院接受强制治疗,直到医疗团队认定性侵再犯风险显著降低,检察官才能向法院声请停止治疗。

卢恩本、常方正与曾树城等三名当事人,及台中地院法官张渊森云林地院法官潘韦丞共五人,认为两条法律的规定未设定治疗年限,若迟未被鉴定为性侵再犯风险显著降低,恐被「关到死」,因而声请释宪。

现行法规定,性侵犯若有「再犯之虞」,需经医疗团队认定「再犯风险显著降低」,才可由检察官声请停止治疗。(图/记者郭世贤翻摄)

性侵犯刑后治疗制度 可能违宪因素

目前大法官受理后,认为本案确有违宪疑虑,11月3日召开言词辩论庭。法务部政务次长当庭表达忧心,一旦宣告违宪,这些性侵犯放出来谁负责?

法界人士研判,两条法律规定:

1. 声请停止治疗的权力在检察官手上,若检察官未声请,性侵犯就要一直被关下去,此部分可能违宪;至于「治疗无期限」的规定,因为全世界的宪法法院均未宣告违宪,故这部分可能会被维持。

2. 相关条文设计应同步修正,目前最有可能的是仿效德国,检察官应定期向法院声请强制治疗,若未声请,视同停止治疗,应放性侵犯出院;此外,若治疗超过10年,审查标准需更加严格,以免过度侵害人身自由。

▲ 法务部次长蔡碧仲认为,相关规定并未违宪,担忧一旦宣告违宪,这些性侵犯放出来谁负责?(图/翻摄司法院官网

根据《办理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刑后强制治疗作业要点》:

第22条:刑后强制治疗处所应成立治疗评估小组,鉴定、评估治疗之成效及受强制治疗处分人之再犯危险是否显著降低。治疗评估小组应由至少七人以上熟稔性侵害犯罪特性之精神科专科医师、心理师、社会工作师、观护人及专家学者组成之。

第23条:刑后强制治疗处所应于刑后强制治疗受处分人入所接受强制治疗时起,每届满一年前,检具治疗、鉴定、评估等相关资料,送该案犯罪事实最后裁判检察署检察官。

第25条:检察官如认刑后强制治疗受处分人之再犯危险已显著降低,应尽速向该案犯罪事实最后裁判之法院声请停止强制治疗。最迟自收受刑后强制治疗处所依第二十三点之规定检送之相关资料时起不得超过三个月。

可以见到当时设计《治疗作业要点》时,便已经考虑到人权,应该首要考虑的是: 为何这些人会让这么多专家「不放心」将他们放回社区

实务上有些性侵犯难治愈,医疗团队认为应阻绝于社会。(示意图/CFP)

案例故事:50岁性骚扰惯犯 高危险再犯倾向

某位将近50岁男性加害人,屡次在搭乘捷运、公车、火车、电梯等场所,对女性伸出魔爪,进行身体敏感部位臀部胸部、腰部),数次被人申诉到性骚扰防治委员会,并且也依照《性骚扰防治法》第25条「强制触摸罪」(意图性骚扰,乘人不及抗拒而为亲吻、拥抱或触摸其臀部、胸部或其他身体隐私处之行为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十万元以下罚金),被检察官起诉到法院,并被判刑。

加害人除服刑外,因为也被视为涉及「性侵害罪」,开始接受「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身心治疗及辅导教育」。

经过评估,这位病犯具有严重的性偏好症(Paraphilia)类型中的「摩擦症」,真的是很难治愈,并且一直被列为「高危险再犯倾向」的个案。

在社区中,即使有警察、心理治疗师、在地县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等跨单位,依照欧美通用的「钻石防治模式」组成预防再犯小组,但是大家一致认为此病犯应该接受「刑后强制治疗」,到一定可以隔绝社会之外的地方,例如「法务部矫正署台中监狱附设培德医院」,避免再有更多的受害人出现。

▲ 医师认为,若让无改变意愿的病犯停止治疗,无异纵虎归山。(示意图,与本案无关/免费图库pxhere)

若病犯无病识感&改变意愿 恐纵虎归山

目前很多关切社会安全以及强调维护被害人权益的组织都很担心,如果12月31日大法官如果宣布「违宪」,这些社区之狼是否便会被立即无罪释放回社区?

笔者的浅见如下:

1. 即使宣布违宪,也不等于接受「刑后强制治疗」病犯便可以立即释放,反而是需要给予足够时间去修法,让《办理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刑后强制治疗作业要点》的内容经过调整后,可以兼顾人权以及社会安全。

2. 会被启动「刑后强制治疗」绝非无地放矢,当年也是从「刑前治疗」演变而成;所以绝对无法以「违宪」二字便抹煞以前各界专业菁英的努力与共识的建立。法律的架构,维护大多数善良百姓的重要性,绝对高于重视少数坏蛋的沽名钓誉。

这些病犯如果没有产生良好病识感,产生强烈的改变意愿,进行有效的认知行为改变,那从隔离社会的安全单位纵虎归山,只是制造更多的社会麻烦吧!

热门点阅》

►  新加坡也有机师趴趴走 他们如何堵住防疫破口?(黄韵如、郑如韵赖育宏

►「纽籍机师趴趴走」事件何时落幕? 医师揭「1/29」是关键

►  纽籍机师三大法律责任:若「明知疑似确诊」不戴口罩 最重2年刑责

►  英国变种病毒更致命?「二张图」解释欧洲各国为何禁止英国航班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