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出汗恐是疾病征兆! 教你从时间、部位、气味判断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太热、紧张或刺激的时候,手心、脚会出汗。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废物,但如果是异常大量出汗,那就得注意可能是疾病的警示信号。《生命时报》就引述中医专家的说法,从出汗的时间、部位、气味等特点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你不妨参考一下。
按照时间分:
1.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即使白天不活动或只是轻微活动,往往也会出汗不止。这些人通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这是气虚的表现。
2.晚上出汗睡着后出汗,醒来后汗止,中医称之为「盗汗」。这类人常常伴随手脚心发热、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口腔溃疡难愈、心烦易失眠等特点,中医认为这是阴虚的表现。
▼睡觉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按照出汗部位分:
1.头汗过多如果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感觉上腹部胀满、口渴,多为「积食」,可透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来缓解,严重的也可以吃一点助消化的药。如果头汗过多且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欲呕、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多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通畅二便,健脾祛湿。
2.手足心多汗手足心多汗且伴有手脚心发热、口咽干燥等,多属阴虚有热,可以用滋阴之品食疗调理。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燥便秘所致的实热证,可服用润肠通便类的药。如果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
3.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脑力工作者,这类人群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等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心脾虚损所致,可透过适当的运动缓解压力,调节心身,心口多汗的症状就会逐渐缓解。
▼头痛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按照汗液气味分: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这种情况要注意清淡饮食。另外,如果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
▲肥胖示意图。(图/达志影像)
关于流汗这件事,香港《苹果日报》先前曾经引述家庭医师郑志文的说法,破解大家的迷思。据说爱吃肉的人汗味特别臭,郑志文证实,当肉吃得特别多,汗水所分泌的蛋白质与脂肪酸含量也会跟着增加,透过细菌的分解,造成汗水散发难闻臭味。
还有人说胖子的汗特别臭,郑志文则解释,汗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全身流出的汗本身没有气味,第二种则为集中于腋下、额头或是胯下,因脂肪酸及蛋白质含量多,容易被皮肤细菌分解而散发臭味,由于肥胖者者出汗量大,加上皮肤多皱褶易积存细菌,所以较常有汗臭味。